歷史是過往的故事,如同飛鳥曾經掠過天空。歷史學命里注定是缺憾的藝術,因為往事的證據永遠不會完整保存。在有限的證據與無限的歷史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是歷史學家的神圣使命,也是歷史學家的情感家園。成就歷史研究的不僅僅是歷史與歷史情感,還有記錄歷史的各式各樣的史料。歷史學家忙碌的過程,就是歷史發現之旅,且永遠是先發現史料,再發現歷史。
在吐魯番,歷史研究者們再次發現了這個規則。
吐魯番是絲綢之路上的一方重鎮,但在唐朝三百六十個地方州中,稱作西州的吐魯番僅僅是其中的一州而已。不要說長安、洛陽,或者揚州、益州,就是中原的一個普通正州,在當時都比西州更有官場熱度。而在文化影響上,西州的地位更是不堪比量。但是,由于吐魯番特殊的氣候和當地特有的葬俗,卻在無意中為歷史保留了很多第一手史料,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吐魯番出土文獻。于是,比較起吐魯番的歷史上的實際地位,它在歷史研究中的地位倒是扶搖直上,即使比起當年的政治文化中心——長安、洛陽,在為歷史研究者提供珍貴史料方面,吐魯番也可一爭高下。吐魯番發現歷史,這是19世紀末葉以來的一個基本事實。
曾經是邊陲之地的吐魯番,在如今中古歷史的研究上已不再是“邊疆”。在這里出現的每一個考古動作,都會吸引世界學術界的關注。吐魯番的那些古代墓葬區,除已為學術界熟知的阿斯塔那、哈拉和卓以外,現在更有洋海、巴達木、木納爾等紛紛亮相。近幾年,吐魯番考古工作又多有斬獲,再次為學術界提供了多種珍貴考古文獻資料。
在吐魯番發現歷史,首先是發現了吐魯番出土的史料,最主要的就是一些古代的寫本文書。這些寫于十六國到唐朝的文書,原本不是要留給我們今天研究的,他們在管理政府、組織社會、經營生活的時候,需要記錄事情,需要抒發感情,總之是需要文字幫助記憶,利用文字提供證據,等等。他們絕對沒有想到,在當時人認為這些日常文字過期無效,在二次利用(用作葬具)以后,被意外地保留到了今天,十分偶然地成為我們今天了解當時生活圖景的橋梁,被今人當做瑰寶珍惜與研究。
未來與歷史的吸引力同樣巨大,通向那里的路徑引人入勝,是康莊大道還是不曾打掃的花徑,這只有置身其中才會心有靈犀。畢竟未來會不期而遇,而歷史只有尋覓方至,于是,歷史的一切妙趣都從這里開始。是誰書寫了這些文字?為什么寫下這些文字?這文字意味著怎樣的故事?這故事表現著怎樣的世界?那個世界的人們是怎樣地安排他們的生活?問題如同大海的波浪,一層推著一層,引我們走向那浩瀚飄渺的歷史深處。
古代有很多歷史學家,他們十分認真,百倍努力,想把自己了解的歷史與現實通過史書告訴我們這些后來人,但是誰都明白,藏之深山的巨著有時也會有自己的隱私,于是歷史研究的很多功夫,不得不花在去偽存真上面。這些新出土的文獻有所不同,它們的出現是偶然的,它們不是誰有意留下來的意見,于是可靠性更強,質樸而率真,讓研究者最為疼愛和信任。
我們是幸運的人。我們有幸成為這些出土文獻最初的整理與研究者。我們有幸成為吐魯番發現歷史的眾多見證人之一。用我們顫抖的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起這些脆生生的紙片,這可是我們通往歷史的時空隧道啊。如果,一片紙在我們的手上忽然消失,這等同于一條通往歷史的道路被關閉。時間隧道忽然被黑暗籠罩,我們得負多大的責任?當然,這樣的事故沒有發生,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一扇扇歷史之門次第打開,一盞盞燈火被我們點燃,通往歷史的道路亮如白晝。
其實,在我們的前面已經有很多人走過。在吐魯番發現歷史,我們不是開創者。但是,通往歷史的道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明亮。為什么?因為前人的腳印,步步閃亮,后來者不用在黑暗中跌跌撞撞。所有新出土的文獻,都可能跟以前的文獻有著某種親緣關系,前人的研究目光,會引導后來者更加準確地映射出文獻之間的關系。研究之路,就是接力賽跑,沒有前人的努力,后來人無法到達今天的新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