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 。是把企業戰略、規劃轉化成為效益、成果的關鍵。執行力包含完成任務的意愿,完成任務的能力,完成任務的程度。執行力:對個人而言執行力就是辦事能力;對團隊而言執行力就是戰斗力;對企業而言執行力就是經營能力。而衡量執行力的標準,對個人而言是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對企業而言就是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企業的戰略目標。
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經常能聽到執行力不到位的怨言,似乎讓下屬將執行力落地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執行力有個三角模型:信息、意識和行為。這里面的關系是信息決定意識,意識指揮行為,行為更新信息。
那在這個模型基礎上要怎樣才能做到執行力落地呢?
一、執行力--能力
個人的能力決定了執行力,我們工作還是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只有自身有足夠強的能力,才能很快的,有效率的解決,做好事情或者工作。所以,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能力。積極進取,增強責任意識。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先提升自我的能力,堅決克服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心態。把工作標準調整到自身能力的最高點,精神狀態調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調整到最嚴,認認真真、盡心盡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二、執行力--習慣
日常生活中就要培養一些好的習慣,這樣才會對生活充滿積極向上的態度,能夠很好的,主動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這樣會有高的效率。只爭朝夕,提高辦事效率。“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強化時間觀念和效率意識,弘揚“立即行動、馬上就辦”的工作理念。堅決克服工作懶散、辦事拖拉的惡習。
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養成自身工作的良好習慣。真正靜下心來,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大勝,養成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良好習慣。
三、執行力--目標
可以給自己制定一些目標,任務,然后去努力實現完成。給自己制定合適的目標,也會又去完成的動力,也能夠明確我們發展的方向。
這個目標是自身能力的提現,能夠讓自己夠的著,又不會很容易達到。這樣在完成后不光會有成就感,還會有滿足感,這是對自我能力的一種認可。
四、執行力--責任
要有責任感,可以做好自己應該做的,想要做的事情。對待生活,工作,愛情有責任感。這樣就能夠激勵自己不斷的去做,去努力,從而提升個人的執行力。
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感,當領導把事情交到你手中,那就代表著對你的信任,我們工作的時候要對這份信任負責,也就是對自己負責。
五、執行力--監管
監控是執行力的靈魂。監控能夠確保一個組織、一個團隊按照規劃的時間進度表去實現目標任務。
對工作的監控如果得不到嚴肅對待,那么清晰而簡潔的目標就沒有太大意義。在工作中,我們犯的很多錯誤就是因為沒有及時監督和控制而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有效機制,以至于最終導致小問題變成了大問題。
因此,要提升執行力,監控工作別不可少,不斷的監督和控制,就能夠及時的去發現出規劃和實際行動之間的差距關系和問題,并迫使領導者采取相應的行動來協調和糾正,以期按時完成階段性目標和整體目標。
由此可見,作為執行主體的員工,如果能夠貫徹上述五個方面,那么執行力到位就水到渠成。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宣傳和牽引員工們養成并堅持上述行為模式,如此一來,形成高效的組織氛圍,打造業績突出的團隊就有望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