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打動一個人,就得投其所好、滿足其需求,想把產品賣給對方也是如此。如果掌握了潛在客戶的需求和偏好,用以提升銷量不在話下。 想要進訂單,就要必須牢牢把握客戶的心理情況,以及客戶購物的行為習慣,下面驚濤老師帶你們一起分析客戶的種種行為習慣。
習慣一:智能手機是上網的主要工具 毫無疑問,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年輕人上網的主要工具,將近90%的人在使用,第二是筆記本電腦,而使用臺式電腦上網的年輕人最少,還不到40%。由此可見,想收服這部分人,賣家要把移動端放在第一位。
習慣二:社交媒體是獲取購物信息的第一選擇 先說在中國,不刷朋友圈的年輕人有多少?國外也一樣,社交網絡也是年輕人最活躍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在社交網絡上詢問產品信息、瀏覽購物新聞、查找特殊交易等。電視和紙媒等傳統的廣告形式已經落后于數字廣告,賣家也該隨之轉移廣告陣地了。
習慣三:對價格很敏感 在影響年輕人購買決策的因素中,價格的影響力是最大的,大于質量、品牌和實用性等因素的影響力。也許因為他們還沒有太多的經濟來源,也許因為他們能更快地比較產品價格。
習慣四:最喜歡在谷歌和亞馬遜上比較產品價格 在比較產品價格時,年輕人最喜歡的選擇是亞馬遜和谷歌。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事實就是,他們在看你的產品時會和其他同類產品進行價格比對,你的貴就不買你的。想打動他們,賣家就要提供有競爭力的價格或是更高的產品價值。
習慣五:相比即時折扣,更喜歡返現 對于電子產品、娛樂和體育用品、衣物甚至雜貨等,大多數年輕人都表明,他們更希望賣家在支付后進行返現,而不是給予即時折扣,當然了,返現太少也不吸引人了。
習慣六:傾向于網上購買、店里拿貨 將近90%的年輕人表示,他們會考慮在網上購買,去店里取貨,這樣的話,50美元的商品就可以節省10美元。對于賣家來說,這樣不僅可以節省配送和裝卸費用,還能把客戶引到店里去。
習慣七:認為購物卡付賬更安全 上網多了,年輕人普遍對網絡安全和身份詐騙很敏感。60%以上的年輕人認為,購物卡比其他數字支付更安全。而且,差不多同樣比例的人認為購物卡遏制了身份詐騙。那么,提供購物卡或其他替代性支付選擇,是不是就可以吸引那些比較敏感的買家了?
習慣八:參與顧客忠誠計劃 雖然大多數年輕人不會只忠誠于一個品牌,但是有將近70%的人參與了零售商的顧客忠誠計劃,并且還樂在其中。雖然年輕人的偏好在變,希望賣家提供全新的忠誠計劃調查,但若賣家推出一個透明的有附加值的忠誠計劃,還是能拉到回頭客的。
今天的分析就到這里,如果想知道更多關于電商的干貨請關注驚濤老師,可以第一時間得到學習資料,關注不要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