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師:“第四個時期,是2010年至2014年,我把它叫做‘產品過剩,營銷為王’的時期。”
張總:“這個時期品牌進入白熱化的競爭,整合互聯網的營銷,多元化營銷時代來臨,整合線上與線下的資源,強調『人廉我全』。”
徐老師:“恩,解讀的很到位,品牌仍然不斷增加,消費者的選擇更多,滿足馬斯洛需求理論的第四層級,自尊、社交或奢華的需求,就有市場,讓我們也觀察到國際奢侈品牌仍然不斷的增加,市場也逐步的擴大。”
張總:“這你說的不對,我知道隨著政府反腐力度的增加,奢侈品的銷售就不斷的下滑。”
徐老師:“你說的很有道理,我也聽說頂級的奢侈品品牌銷售量減少了七成左右,但我們這里還是多談談大趨勢吧!慢慢會回來的,你同意嗎?”
張總:“恩,也是啦!我感覺到此刻正是大魚與快魚清掃戰場的時刻,市場上存活的小魚與慢魚,不是政策的保護,就是有特殊生存的能力,即使是營銷額有增加,但是利潤率不斷的降低,大部分的廠商,在這一時期過著賠錢,吃老本的日子。”
徐老師:“不錯,這個時期是市場的作戰方式升級所致,營銷講求手段與方法,產品升級速度更快,技術與質量的提高,成功的關鍵為降低生產成本、量身訂做(客制化)與大量生產的能力。”
張總:“這個時期明顯感覺到過去的營銷方式,效果明顯的打折了,我覺得我的產品明明非常的好,消費者卻不愿意花一點時間來了解,他們真是笨啊!”
徐老師:“這你不能怪消費者了,因為他們的選擇太多了。不管是好的產品或壞的產品都打廣告,誰都有買到壞產品的經驗,所以他們的信任,一次又一次的被廣告傷害,所以他們已經不輕易相信一般的廣告,新的產品要進入市場的門檻變高了。”
張總:“是啊!這個世道是如此的啊!”
案例分析:天府可樂的重生之路
直到2008年起,中國天府可樂集團公司開始向百事索回品牌、配方與商標權的法律程序,直到2010年年末,成功奪回,結束了16年的恩怨。
在1994年的一個錯誤決策,花了20年來重新修正,未來還要花十年才會重返光榮,中國天府可樂集團公司經過四年的沉淀,并啟動全球招募合作伙伴計劃,2014年時,才慢慢開始重新再度包裝上市,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天府可樂的天然中藥成分差異化的關鍵,加上現在的消費者追求健康的心理,同時對于許多的70后、80后而言,天府可樂是童年記憶的一部分,使消費者立刻重新回味到,那個童年生活中熟悉的味道。透過健康的差異化策略與消費者對熟悉味道的期待,必然可以重新吸引消費者的購買,再透過新時期的營銷手法,我們很快的可以喝到健康的可樂了。
天府可樂將會以全新的方式運營品牌,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驚喜與感動,重新占領消費者心智中的定位認知與心靈中的情緒感知,相信3年內,天府可樂公司會再一次重返光榮的歷史。
圖四 營銷為王
徐老師:“你看看現在的圖四吧!你猜猜我為什么這樣來表達此刻的產業結構呢?”
張總:「“你這個是簡化的產業鏈示意圖啦!不是絕對的真實情況,但是這樣表達,確實簡單且合理,容易被大家接受。”張總又說:“我感覺『技術』與『營銷』經營形態企業群的市場價值提高,過剩的生產使得『生產』的市場價值下降,所以這個時期的產業鏈,看起來就像在大笑,你為什么不叫它『大笑曲線』呢?”
徐老師:“被你猜對了,我在2013年8月的江西南昌,我媽媽的出生地授課時,就把它叫成『大笑曲線』。”
張總:“哈哈!果然被我猜到了。”
徐老師:“從這里,我們看到世界工業產業結構,這是一種難以撼動的局面,中間越來越低,兩端越來越高。生產廠商的利潤剩下2-7%,若此時遇到一些環境的變化,或是產業的升級,匯率的調整,成本的上升,利潤變大,壓力山大,他們有一些就馬上不堪一擊的倒下。”
張總:“恩,這一個時期是外貿工廠或是代工的中小企業非常難過的時期。”
徐老師:“舉一個產業案例吧,2005年玩具產業在深圳是非常具有優勢的外貿企業,當時有1200家企業向國外出口玩具,到了2011年卻不到300家,六年之間數量累計縮減了78%。其中主要的原因來自勞動與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勞動法規引致的遵從成本、與人民幣匯率變化的風險。其他產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時的企業轉型與升級是迫在眉睫了。”
張總:“這一個時期也可以說是企業家需要懺悔的年代,過去大家為了搶占市場,不斷的降低成本,降到不能再降了,到了現在遇上了人工與原物料成本的上漲,過去大家急功近利而破壞了環境,地下水的污染與空氣中的霧霾,到了現在需要增加環境保護的成本,『生產』經營形態企業群面臨雙面的夾擊,你可以說這是他們的報應嗎?”
徐老師:“你的觀察很寫實,能不能再說一說他們接下來可能會面臨什么情況呢?”
張總:“這些『生產』形態的廠商, 主要是靠批發商銷售,現在批發商的銷售力道隨著電商的興起而減弱,為了平衡運營的成本,正面臨賠錢也要做,同時這些中小企業正在蘊釀大量的倒閉潮,這時不是溫水煮青蛙,而是熱水,存活的企業面臨不轉型等死,轉不好也會死的困境,他們成為將被替代的傳統廠商,這就是經濟社會升級時換血的過程中,即將出現的跡象吧!。”
徐老師:“從你的觀察來看,這次的征兆是準備來個大換血喔!”
張總:“這么說來2014年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在這之后很多過去的方式將不適用于未來!”
徐老師:“是的,愈早把自己轉換的,愈有機會在未來取的新的發球權!”
張總:“是啊,你知道為什么我現在很知足了嗎?只要還有利潤,雖然少了點,至少我可以有元氣渡過這一波大換血的過程。同時我有時間為未來做好準備,不是嗎?”
徐老師:“是的,為了更好的未來,是需要好好準備。這個時期頂層的商業架構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創造顧客感動的思維,不斷改變技術與營銷的方式,就是為消費者創造驚喜,制造感動,將成為下一期的王者。”
成功案例分析:堅持民族品牌的發展之路-冷酸靈走出正確的道路
第一個時期,生產為王:1956年重慶牙膏廠誕生,1987年在全廠職員集思廣益下產生了新點子,共同為新品命名「冷酸靈」,定位在抗敏感牙膏,配合當時孫紅雷的吃火鍋廣告,三年之內,從年售銷額百萬到破千萬,到了1989年,獲利增加了十倍,純利超過400萬元。
第二個時期,質量為王:冷酸靈的質量穩定,并持續推展品牌,到了1996年時有重大的突破,推出「冷熱酸甜,想吃就吃」并聚焦在牙膏脫敏的功能,所帶來的好處,同時搭配定位清晰的廣告,使銷量穩定增長,銷售額接近億元大關,最終墊定了在牙膏品牌中的江湖地位。1999年時,遇到外資以5000萬美元的天價收購冷酸靈品牌,有鑒于過去國際品牌并購小品牌出現的惡意并購,同意被收購等同于羊入虎口,冷酸靈拒絕了外商的提議,堅定走民族品牌的道路。
第三個時期,渠道為王:2001年時,通過股份制注冊為重慶登康口腔護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之后,銷售額隨即破億元。在這個時期,外商再一次提出天價的收購,登康公司堅守民族品牌的決心不變,明確的拒絕外商的收購,隨后受到外商品牌在渠道上的強烈攻擊,聯合大型超市的抵制與打壓,展架的顯眼位置被外資購買,冷酸靈總營收出現了三年的下滑,2003年牙膏4.42億元,到了2005年降到2.23億元,登康公司運用深度分銷與配合小型超市做終端促銷的方式,在一些區域內取得很好的成績,雖然在外商渠道的封殺下,冷酸靈靠著明顯的差異化策略,不斷在市場中突圍,堅強的通過市場的考驗,而后就是再一次的穩定成長,為民族品牌做了正確的示范。2008年時,舒適達品牌與冷酸靈的定位相同,舒適達用高價廣告進入中國市場,密集的播放打響知名度,再一次沖擊冷酸靈的市場,冷酸靈堅定五星級的品牌,以應對舒適達更為平民化的價值來防御攻擊。2009年,冷酸靈堅守品牌定位,細分抗敏感市場,深化品牌基因,穩做抗敏感牙膏品類的龍頭,并成立全國唯一的抗牙齒敏感研究中心,專注于為更多消費者創造更好的價值,強化自身的品牌資產。
第四個時期,營銷為王:2012年時,董事長鄧嶸的「咬定口腔不放松,主業扎在口腔中」針對中國人口腔的問題進行研究,發布中國口腔健康的首部藍皮書。面對冷酸靈品牌老化的挑戰,為了改變用戶老齡化,2013年,邀請吳秀波廣告代言,同時在互聯網上建立根據地,已建立微信公眾賬號,微博發布口腔保健與登康公司相關信息與軟文營銷,增加與消費者直接的互動,同時整合傳統營銷,并在天貓與淘寶商城中樹立「品牌專業化,專業生活化」的抗牙齒敏感專家形象,完成線上與線下的布局。登康公司工業總產值達58728萬元,在2013年時,牙膏年產量突破兩億支,工業總產值達68900億元,成長17.32%,總體向上穩定增長。然而高露潔在2010年第三季就有近37億的利潤,相較與冷酸靈差距,仍然有巨大的鴻溝,這也表示未來登康公司仍有有極大的市場上升空間。登康公司在一次又一次的市場競爭中成長,早已建立卓越的企業文化與創新精神,它的自信與拼博的成果,將持續成為未來的中華民族品牌發展上的楷模。
由上面我們看到了品牌發展的必然性,過去的渠道是關鍵,封銷渠道就等于把小企業的出路堵死了,未來我們看到的競爭,將更為多元,渠道的定義也將更為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