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飛機上遇到一位女士。她去年本想考自己喜歡的研究生,結果失敗,卻出乎意料地遇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今年是考還是不考?她害怕考了又考不上,浪費時間;但是不考又不安心,已經糾結半年了。
我問她,去年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學習?
她說她去年每天大概用4個小時,學了3個月,考前一周突擊了一下,就差3分。
我又問她,現在你每天煩這件事情大概花你多少時間?
她說從過年到現在(6個月)每天都在想,上班下班都想,煩死了。
花時間來郁悶,是等待成本。花時間來嘗試,是穿越成本。這位女生花來郁悶的時間,如果是每天5小時(上班下班都在想),一共6個月,那就是900小時。而去年她差3分就過的考研,每天用4小時,3個月,考前突擊一周(算每天20小時),成本計算如下:
穿越成本:(4h × 3 × 30)+(20h×7)= 500 h
等待成本:5h× 6 × 30 = 900h
等待成本幾乎是穿越成本的1.8倍!
在這個故事里面,這個人陷入一個這樣的心智模式:越等待,越沒有時間和信心;越沒有時間和信心,就越不敢考研。這個人會在今年考研前最終放棄,在新的一年,等待的焦慮會繼續消磨這個人的信心和能力,一直到她終有一天完全放棄為止。
當一個人等待與拖延的成本,遠遠高于他真正開始行動所需要的成本,他就會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動的怪圈。我把這個模式稱為:“等死模式”。
我在一個聚會時談到了等死模式。聽完我這個故事,我的一個朋友走出去,十分鐘后滿臉喜色地回來告訴我們,YEAH!成了!
什么成了?原來這幾天,她一直在糾結自己是不是該給一個大客戶打電話。這個客戶是她的一個重要資源:如果打了,她擔心人家覺得自己公司剛創業,對自己印象減分;如果不打,這個單子肯定就沒有下文了。比這個更加糾結的是,她已經為這個事情頭痛了一星期,開始失眠,和家人發脾氣,面對客戶越來越沒有信心了。
她聽完故事,迅速計算了一下自己的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
等待成本:身心俱疲;拿不到單;影響自己其他業務。
穿越成本:身心愉快,早死早超生;還有成功的可能;實在不成功,集中精力應付新的單子。
與其在等死模式中消耗自己的心力與體力,還不如去試一試!她走到洗手間,心跳加速,打通電話,驚喜地聽到對方爽快地答應自己,對方還開玩笑責怪她說:為什么現在才說,還以為你找別人了呢。
一旦你陷入了等死模式,最好的選擇就是行動起來,進入穿越模式!穿越也許會有短期痛苦,但是等死往往會帶來更大的永久損失。
《戰勝拖拉》的作者尼爾·菲奧里在書中寫道:“我們真正的痛苦,來自于因耽誤而產生的持續的焦慮,來自于因最后時刻所完成項目質量之低劣而產生的負罪感,還來自于因為失去人生中許多機會而產生的深深的悔恨?!?
導師簡介
張燕琳
簡愛企業管理顧問創始人
教練型實戰銷售培訓導師
心智及團隊建設專家
資深訂貨會培訓專家
張燕琳導師具有12年家具行業從業經驗,實戰銷售培訓6年,所有管理智慧來自管理實戰經歷,具有畫龍點睛、點石成金的絕對功力,是中國家居品牌終端門店實戰型導師。她厚積薄發、剛柔并濟、睿智理性;案例親身經歷、真實豐富,剖析形象生動、講解淺入深出;寓觀念于談笑間,蘊哲理于詼諧中。作為實戰型培訓和咨詢專家,積極落實她倡導的“培訓+咨詢+落地”的理念,以輔導企業落地實施并見到實際成效為導向,咨詢案例作為經典案例在全國推廣。
她對終端門店管控體系、精確營銷休系、顧問銷售體系等領域有著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獨創【門店運管模式】和【顧問銷售技術】兩大主力課程,沒有空話,只有實招,效果震撼,通過手把手教企業做成落地系統,一站式幫助企業解決核心人才團隊建設、銷售業績增長等核心問題,廣泛應用于企業經營實際中,取得了輝煌的實戰業績。
張燕琳導師助理聯系方式:
助理1:18680348932
助理2:18575588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