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的根本難題在哪?關鍵在于思維入口的差異,很多人不懂得執行與戰略是兩個邏輯,把戰略與執行混在一起。
要知道,戰略與執行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戰略是因果邏輯,有因就有果,不能夠以成敗論英雄。而執行卻是果因邏輯,有因未必有果,努力未必成功。
從因果邏輯看,你的下屬有問題嗎?沒有,的確,來不來開會確實是對方的事,秘書不能對銷售部長的行為負責。這是很完美的解釋吧。但從執行的果因關系來看,只要結果沒有達到,下屬的做法就有問題。戰略就是對因果關系的回答,或者說戰略就是道理:理是規律,是因;道是選擇,是果。道路可以選擇,規律只能發現,這一因果關系構成了戰略的本質內涵。
一個建筑師跟一只蜜蜂最大的差別,不在于誰做出的建筑更精致,而在于建筑之前建筑師的腦子里面是否有一個清楚的設計圖。戰略思維的本質,是幫助我們對一個復雜現象做出簡單而正確的判斷,使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懂得這個結果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或者更明白地說,戰略思維是地圖思維與羅盤思維。
戰略是地圖,是整體決定部分。戰略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是:"這是什么?"一個人要知道自己出生在什么國家,一個企業要知道歸屬于什么行業,具體的個體只有在整體中才能回答自己是誰。戰略是羅盤,方向鎖定行動。
有方向才有歸宿感。人為什么需要羅盤?是因為人需要方向,有了方向,心里才會安定。但執行的果因邏輯就不一樣了,這是另一種思維方式。
執行的果因邏輯說的是:只有好的回報才會有好人。所以,只要是執行就只講結果,不講結果就沒有好人,不講結果就沒有執行。因為只有做出結果才能分出高低,沒有結果我們所有人豈不都一樣?
按這種思維,如何造就執行型人才呢?要給那些執行得好的人以報酬,給那些執行得不好的人以懲罰,才有可能獲得執行型人才。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把戰略與執行一味對立起來也是不對的。或者說,一味地強調執行,只講果因邏輯,只要結果,不要原因,就成了強盜邏輯,特別在強調創新性執行的時候。反過來,一味地強調戰略,只講因果邏輯,有因就一定有果,付出就一定要有回報,就成了完全的理想主義。
戰略講對錯,執行講得失; 戰略講方向,執行講結果; 戰略講未來,執行講現在。長周期看未來重要,短時期看現在重要。真正的執行人才,80%講現在,20%講未來,而戰略型人才,20%講現在,80%講未來。
一個優秀的企業,應當是高層講戰略,中層講戰略執行,基層講執行!
關注微信可獲取更多知識,搜索“眾博”或“zbglgw”或 聯系徐老師助理姍姍1 3 6- 3 2 2 5-2 9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