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藝,李文藝講師,李文藝聯系方式,李文藝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中醫養生、壓力管理、心理勵志
    49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李文藝:[養生知識]古人天地概念"天人合一"與健康養生的淵源(白忠凱 耀州人)
    2016-01-20 12021

    在中華大地上,人類的腳步已經行走了幾百萬年,而所謂的文明史只不過五千年。在這既短暫,又漫長的五千年里,先人們“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提出來一些學術主張,這些觀念的形成有著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天人合一”就是古人很有代表性的一個主張。古人為何提出這樣一個主張?它依據的事實是否充分?前人沒有現成的答案。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進行探索,找出古人提出這個主張的所以然來。

      一、天地是人的父母

      古人主張“天人合一”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人類來源于天地自然。《黃帝內經》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又說“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由此可見,天地自然在古人的意識里是非常重要的,這個認識也是完全合乎真理的。

      在中國古人的宇宙觀里,天地也是逐漸生成的,而不是上帝創造的。盡管學說不同,但是都主張天地的自然生成觀,比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天地)”,“道生一,一生二(天地)”,甚至在盤古開天地的神話傳說中,也是主張自然生成論,“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生其間”。有了天地,就有了陰陽;有了男女,就能衍生萬物。因此說“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三生萬物”。人是萬物之中最為可貴的生命。

      天地是萬物的父母,萬物是天地的子女;有父母與子女的傳承不息,就能繁衍昌盛,萬世不息。既然人類的父母是天地,人類能夠不尊重天地嗎?同樣的道理,人類既然是天地自然所生、所養,人就必須尊重自然,而不能為害自然、破壞自然,這也是不容置疑的道理。“天人合一”的學術主張,也就蘊含其中了。

      一切生命,必須按照日月運行產生的寒暑變化而變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當然,人類社會進步之后,科學技術可以使很多植物“秋生冬長”、“冬生冬長”,但是這種“秋生冬長”、“冬生冬長”也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里,模擬自然界的“春生夏長”的自然規律,而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正與《周易》所說的“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完全一樣。即使人們上了天,入了海,也是要模擬在地球表面的自然環境,在天上,在海里,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升降出入”一刻不輟,才能維持生命的正常狀態,否則“出倉不戴面罩”,很快就會結束生命。

      二、天地是人的老師

      古人所以主張“天人合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可以從大自然那里學習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智慧。在古人的生活里,時刻離不開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早慧的古人,在勞作之后,在閑暇之余,開始觀察世界,開始思考人生,于是就有了文明的起源。他們看到的是天地的變化,“法象莫大于天地”,“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歲成焉”;看到的是萬物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周而復始,互相聯系,又互相制約,有序而不停地發展著。因此就提出來“與天地同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見《周易?文言傳》)的觀念。

      最早的思想家,從天地那里看到了“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的大公無私精神;看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行動榜樣;看到了“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修養美德。“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地是無私的,這就是古人從天地那里學來的知識與智慧。

      生命是頑強的,也是脆弱的。高山之巔,深海之下,甚至是冰雪覆蓋的凍土層里,都有生命在那里“自強不息”地生活著,并且不斷地把周圍無序的無機物質,逐漸轉化成有序的生命活性物質,“自強不息”地一次一次綻放生命的光華。即使是很短暫的曇花一現,也是一個生命周期的完整綻放。沒有個體的“自強不息”,就不會有族群的繁衍昌盛。  因此說,所有的生命延續,都是“自強不息”的結果。恐龍所以滅絕,就是因為不能繼續“自強不息”了。

      古人見到了太多的“自強不息”的現象,然而,他們并沒有停止在對于大自然這種現象的觀察和贊美的境界里,而是進一步追溯其“所以然”。生命的萬物為何能夠“自強不息”?古人說這是因為“天行健”。 “天行”最基本的規律,就是“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歲成焉”。日月寒暑的不停變化是有規律的,是鐵定不移的自然現象。這種自然現象變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陰陽盛衰的有序轉化。因此《黃帝內經》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治病必求于本。”

      “自強不息”不是追求極限,不是瞎逞能,而是要有序地運動。“升降出入”的生命代謝,“日新之謂盛德”,不僅不可停止,停止了就意味生命的終結;而且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升降出入”太快太慢、太多太少都是病態。所以“升降出入”的生命代謝運動,必須“適中”、“和諧”,“動而中節”。

      三、天地告訴人智慧

      天地不停地變化,日新月異,陰陽變化,一刻也不停止。天命靡常,惟德是輔。“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

      有巢氏在樹上建巢穴是創新,燧人氏鉆木取火也是創新。伏羲制九針除疾病是創新,神農氏嘗百草識藥物也是創新,黃帝坐名堂講醫理更是創新。

      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這就是古人總結的天的規律。因此,《黃帝內經》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只有這樣才能生得自由,活得滋潤,才能“與萬物俱沉浮于生長之門”。古人提倡“道法自然”,主張“天人相應”,是說向大自然學習,可以獲得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智慧,也是健康長壽的秘訣所在。

      人體是有智慧的生命之物,所以說天地之間,人最為可貴。有了喜怒哀樂七情變化的人類,才有了文化日益繁榮的世界。然而,喜怒哀樂的情緒不是隨意釋放的,也受“升降出入”規律的支配。試想,一個人應該笑的時候,不但不笑,反而哀哭,這是正常的人嗎?一個人受到外界不公正待遇,應該憤怒的時候卻沒有憤怒,火窩在心里,郁積日久就會得病。喜怒哀樂只要是“適中”地發放,就是生命和諧的音符,是一個人正常生理的表現,也是一個人有修養的表現。假如喜怒哀樂不加節制,或者不適當地發放,不但不能自制,而且對別人的勸告,也沒有應有的反應,這個人的神智就出了問題,健康也就會受影響,不再是一個正常的狀態了。

      所以,《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假如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夠喜怒哀樂“發而中節”,這個世界就是美好的,也是和諧的。相反,如果世界上許多人都喜怒哀樂,卻不是“發而中節”,而是隨意地釋放,那個世界該是多么混亂啊!“小人之怒,以頭搶地”,盡管是一種悲哀,尚且不足以危害整個社會;“天子之怒,伏尸千里,血流成河”,那個世界就會充滿血腥。《中庸》所說的“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使“自強不息”的萬物,“并生而不相害”,這該是怎樣一種高度的智慧啊!

      四、天地告訴人健康長壽的秘訣

      “健康”是一個合成的雙音節詞組,這兩個字有不同的起源,含義也有較大的差別。具體地說,健康的健字,主要指形體健壯、強盛,因此有健身、健壯的習用詞語。《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健康的康字,主要指心態坦蕩、寧靜,像大地一樣寬厚、安穩,因此有康寧、康泰的慣常說法。“小康生活”、“康莊大道”也主要是從社會人群的“滿意度”出發的,而不僅僅是一個財富的絕對豐富。

      健身館主要是為了強壯身體而設置的,進健身館的人大多是健康人。康復中心則主要是調整心態,讓患者從嚴重疾病的現實出發,重新適應家庭生活,回歸社會大家庭,是為“減少致殘”而開設的。“康復”不是以完全恢復形體健壯為最高追求,因為許多疾病必然會留有后遺癥,但是可以通過康復鍛煉達到身心重新適應生活需要。

      中醫與西醫在健康問題上的標準是不同的。西醫強調健康是要有數據來說明的,各項形體檢查指標正常,或者大致在正常范圍,這就是健康的標志。中醫的健康標準主要是個人心里的判斷,是精氣神的充足。所謂“生之本,本于陰陽”,“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中醫認為健康的第一標準是人體的精氣充盛,精神健旺,而不是形體的“客觀指標”如何。

      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提高,每年都要健康查體,也的確檢查出來不少“三高”人群,對于疾病防治關口提前有一定作用。但是,現實生活里也常會看到,一些“各項檢查指標正常”的人,突然倒在工作崗位上,或者倒在宴席酒桌下,或者時隔不久竟然檢查出來一個“癌癥晚期”。

      中醫學不重視形體檢查數值是否正常,并不是不重視預防疾病,相反,中醫學的健康觀念是要人們時時刻刻注意健康,是“全天候”的“動態自我觀測”。因為,中醫認為六淫、七情皆可致病,“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久視傷血,久坐傷肉,久臥傷氣,久行傷筋,久立傷骨。”因此,人體必須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心安不懼,不妄作勞,使形體與精神俱佳,正氣存內,“真氣從之,病安從來?”

      一旦養生不謹,六淫、七情皆可為患,“陽盛則陰病,陰盛則陽病”,就失去了健康,并且是“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就需要調理治療,以便重新恢復“以平為期”、“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

      由此可見,中醫對于健康的關注,完全是動態的,是長久堅持不懈的,決不是依據一時的“健康體檢”,也不仰仗形體“各項指標正常”。因此,中醫是注重狀態轉換的“狀態健康觀”,而不是依賴不出現病理病灶的“形態健康觀”。

      這就是中醫所以能夠“治未病”的根本原因,不要錯誤地認為“治未病”就是“早吃藥”,更不能“努力找病,被動吃藥”。

      談論健康問題,不能只重視形體的儀器檢查,而忽視人體的心理感受,忽視人對于社會身份的認同,忽視人與天地自然的適應與和諧。

      中醫的“狀態健康觀”,主動權在每一個人手里。每一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自我檢測”,時刻提醒自己注意保持健康狀態,把精氣神養好。一旦出現精氣神不足,或者“升降出入”太快、太慢的情況,就需要自我調整;自己調整不過來的時候,就需要找中醫幫助,以便恢復自己的健康狀態。因此說,中醫養生保健的知識,“扶正祛邪”的措施,可以關愛每個人的整個一生。

      注重形態的西醫,重視病理病灶,發現了病灶,就找到了靶點,然后可以施展手術切除,或者進行拮抗生理物質,阻斷受體,或者補充缺乏的物質元素,大約都是“我來拯救你”的急救措施,有其長處,而中醫是“我來幫助你的醫學”,幫助人們恢復自組織能力。

      一個人可以經常被幫助,但是不能“經常被拯救”。因此,中醫對于人體關愛的知識,需要人們時刻牢記,謹慎遵行,受益終身,長有天命,盡終天年,達于壽域。由此可見,對于中醫的健康觀念,值得我們重新認識,努力發掘提高。

      我們應該向古人的高度智慧學習,把中華“元文化”里博大精深的思想發揚光大,為民族的振興,為中醫學的再度輝煌而努力。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91|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 国产亚洲一区区二区在线|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av一区最新精品|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免费福利 | 久久久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香蕉|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一区|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日本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中文字幕人妻第一区|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高清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经典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