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好講師”全國百強賽雖降下帷幕,但意猶未盡,有值得總結的地方:
1、賽區整體性。臺灣和廣州賽區團隊協作,比如臺灣講師口號整齊統一,廣州講師舉牌相互計時。
2、內訓師整體實力較強。全國30強有不少內訓師,深航、平安、招商涌現出具有風采講師。比如魏巍和錢永靜老師。
3、90后講師嶄露頭角。初生牛犢不怕虎,三尺講臺上依然淡定從容,贊!
“我是好講師”感悟之參賽目的:
1、試金石。課程是否得到評委認可,自己是否得到提升。比如時間管理大樹老師精減PPT,用演繹方式加以呈現。
2、開眼界。同一領域老師如何呈現。比如王俊翔和趙棟兩位老師講嗓音,趙美洪和蔡麗娟兩位講師說贊美。
3、交朋友。交到經歷相似朋友。比如深圳呂江老師。
“我是好講師”感悟之評委關注:
1、結構清晰(聽明白)。10分鐘展示是否有721原則,開場2分鐘,訓練7分鐘,結尾1分鐘。邏輯關系是否對應,清楚。
、互動有效(聽得進)。講的內容評委能否接受,講的多變演講,有互動才能與學員聯結。感性理性互動缺一不可。
3、行為改變(聽的有收獲)。7分鐘訓練是否有方法、技巧、工具,能讓學員當場練習。
“我是好講師”感悟之微課呈現:
1、時間掌控。十分鐘呈現對每位選手是挑戰。如何有限時間有效訓練?如何說服學員打動評委?如何巧妙設計精彩展示?
2、結構清晰。好課程是設計出來的,參訓對象、課程目的、目標、結構化、內容編排,開頭、結尾,理性、感性、互動,痛點、驚爆點、閃光點的設計是一應俱全。比如張心悅老師有效溝通。
3、內容為王。評分表內容占了50%,可見評委重視程度。聽完后有無收益點,內容是否接地氣,課程是否能復制。比如評委朱曉波院長強調,微課程突出“HOW”部分。
1、微課程越來越多。最短時間教會一種方法或者技能,對企業節省成本,對學員節約時間,對講師要求提高。
2、訓練比重加大。企業的立場,學員的角度。講師講授內容落地,學員練習容易復制。講師當場點評,學員現場進步。
3、跨界課程不斷涌現。A領域課程與B領域課程重新組合成C課程,開創一片藍海。比如:“戀愛與4S”銷售技巧、墨菲定律與鑰匙。好講師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