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遇到瓶頸,這個時候就需要創新,沒有創新社會就不會進步。所以當一個行業競爭激烈的時候,有的人就開始尋找新的模式。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個比較好玩的跨界打劫的模式,幼兒園和農場相結合的模式。
正常來說,幼兒園基本都是開在居民樓的附近,一天都是在學校里面,搞一些游玩的設施讓小孩子玩。
但是,偏偏有人把幼兒園開在農場里面,在國外,越南,直接搞一塊地,然后建設一個農場,然后把幼兒園開在農場里面,但是他們這種投資比較大,因為他們都是經過規劃設計的。
但是在國內,有人把這種模式運用起來,也玩農場幼兒園的模式,徹底顛覆傳統的幼兒園模式,把幼兒園開在農場,這種模式,當然有人贊同也有人反對,但是他們就這么干了。
有一家干幼教的公司,搞了一個幾十畝的蔬菜種植基地,種植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幼兒園小孩子吃的直接有他們的基地提供,看得見的綠色蔬菜。
不僅種菜,還養雞,然后老師就帶這些孩子在基地上課,近距離的接近大自然,講課內容大家都懂的了,就是這些大自然的東西,當然還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說句難聽一點的,就是小時候農村小孩玩的事情,但是現在城里人感興趣。
還有另外一家幼兒園,同樣是農場加幼兒園的模式,同樣搞了幾十畝生態農場,然后在旁邊建了一個幼兒園。
這個項目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也獲得了一些創業基金,甚至還有企業加盟。因為國家扶持農業的發展。
那么他們這個與上面的模式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連企業都參與進來了
因為他們把幼兒園,把農場和眾籌結合起來,農場比較喜歡玩的一招就是土地認領眾籌。
所以他們不僅把生態農場當做教學的地方,農場里面的土地還可以眾籌認領,然后孩子的父母可以帶自己的孩子在認領的土地上面種植蔬菜等,這不就是親子教育嗎?
大家看到這里明白了,幼兒園在生菜農場,土地可以認領,這不就解決了用戶的問題?你想假設這個農場的所有土地發起眾籌,然后學校留一部分用來教學用,另外一部分農場統一管理,這個時候不就是一個正規的生態農場?
眾籌的人就是這些孩子的父母,因為他們也要吃菜,關鍵是可以玩親子,可以經常過來看,大家都爽。
所以,生態農場可以通過幼兒園這種模式,直接把蔬菜賣給這些孩子的父母,農場不就賺到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