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4日,劉華鵬老師受邀給法國布雷斯特商學院在職研究生視頻講授并同步錄制《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課程內容。本次在職研究生學員為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中大型企業的高管,課程內容的設計更多考慮他們的訴求,現按照課程章節順序逐一分享給關注才富通科技的朋友們。
法國布雷斯特商學院(簡稱BBS),創辦于1962年,在布雷斯特、瓦納和巴黎分別設有校區。BBS國際商務管理本科法國排名第一,精英高校管理學碩士法國排名第三,法國高等商學院綜合排名第35位,全球高校網(4ICU)國家高校排名第189位,所頒學位獲得法國和中國教育部認可。
《企業數字化轉型》內容架構
人工智能(AI)內涵解讀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隨著1941年以來電子計算機的發展,技術已最終可以創造出機器智能,“人工智能”一詞便于1956年提出,從那以后,研究者們發展了眾多理論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隨之擴展,在它還不長的歷史中,人工智能的發展比預想的要慢,但一直在前進。
人工智能對于人的模擬可以用下面這張圖直觀地展現出來,無論是有形的機器人還是無形的網絡程序,都能夠通過技術方式模擬人的感知器官,從而獲取外部信息。
人工智能與商業的融合
人工智能并不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像更早的蒸汽機一樣,它只是一種技術支撐,只有融合到不同的行業中,賦能行業轉型或升級,人工智能才能更好地體現其價值。
未來的智慧工廠,機器人接管一切,產業工人會越來越少。例如,寶馬汽車智能生產線,58秒可以生產1輛汽車,基本都是機器人操作,幾十萬平米的生產車間,幾乎看不到人。
再如富士康,早在2018年就已經成功改造了多家“熄燈工廠”。以深圳的“熄燈工廠”為例,利用機器人單條生產線從318名工作人員降低到38名工作人員,減員接近90%,但是生產效率卻提升了30%,庫存周期降低15%。
人臉識別也被廣泛地應用在各種場景,比如人臉支付極大地提升了購物體驗,讓支付變得更簡單,減少排隊的煩惱。再比如機場人臉安檢,既簡化了乘客的排隊等候,又節省了機場的人力支出。
智能風控是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具體應用,很多50后60后甚至70后對互聯網金融有天生的敬畏感或恐懼感,其實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加持的金融業態比傳統金融更安全。
2000多年前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對于他個人收徒而言遵循這一原則沒問題。但如果面向全國教育體系,顯然做不到,我當時上高中一個班級將近90號人,只能是批量生產。但人工智能的陪伴和學習,能夠做到千人千面,因材施教也不再是空中樓閣。
如今的智慧醫療,治未病、簡就醫,這對于醫療資源相對缺乏的我們國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和進步。手術機器人和大數據分析,不但可以彌補專家數量的不足,還可以做到手術更精準、風險更低。
作為城市發展的終極方向,智慧城市則能實現信息化、工業化與城鎮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緩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鎮化質量,實現精細化和動態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質量。
新技術推動產業和社會發展
歷史上每一次技術的創新和進步都會推動社會大踏步地向前發展:蒸汽機等交通工具的不斷創新升級,導致了地理距離的縮短;手機等通信工具的不斷創新升級,導致了物理距離的縮短;
電腦及互聯網的不斷創新升級,導致了信息距離的縮短;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創新升級,導致了認知距離的縮短;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和創新,則導致了信任距離的縮短。
至此,劉華鵬老師品牌課程《企業數字化轉型》中關于“技術推動轉型“的內容就暫告一段落,接下來我們將為您帶來在企業不同職能領域中,數字化如何助推和賦能轉型,歡迎繼續聆聽劉老師的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