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互聯網與各產業正在加速融合,“互聯網+”已經成為產業發展新常態,代表了新的經濟形態、新的發展方向。
實施“互聯網+”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對于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促進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眾多處在轉型升級風口的傳統企業而言,積極主動地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重視“互聯網+”的規劃研究和有效應用,更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用“互聯網+”促進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需要正確認識現代信息技術和傳統產業的關系。在“互聯網+”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和傳統產業之間是彼此影響、各取所需、取長補短,最終實現相互促進和提升的關系,而不是徹底的取代或誰顛覆誰。
只有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在實踐中做到統籌兼顧,真正實現現代信息技術和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真正將互聯網思維和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給傳統制造業帶來很大的挑戰。互聯網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這對賣方是不利的。買方在網上搜索就可以找到上百款很多類似的產品。這樣,極大地降低了賣方的信息優勢。
因此,加互聯網對買方來說相對有利,對賣方相對不利。企業必須要面對這種不利的現實,生產過剩和互聯網的發展是不可逆轉的。
企業要生存,必須要逆流而上,盡量避免同質化競爭。同時,企業必須盡可能早地擁抱互聯網,進行創新升級,以適應更好地發展。
用“互聯網+”促進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要做的工作很多,當前最重要的,就是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各個方面和環節。
一方面:要促進傳統產業和企業通過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相結合,提高創新能力、形成新的業態、改進經營模式管理方式、提高產品質量服務水平;
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氣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并在此基礎上推動電子商務、文化創意、互聯網金融等現代產業發展壯大。
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做到有中生新,讓傳統產業全面煥發生機和活力;就能更好地做到無中生有,使新興產業盡快成為棟梁之材。
對于服務業企業自身而言,其創新、轉型與升級的優先領域應集中在以下兩方面:
其一:生產性服務業應重點圍繞制造業、工業或農業等傳統第一、二產業,以提升傳統產業生產效率、資金、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的資源配置效率為終極目標,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實現服務業企業的創新與發展;
其二:對于圍繞居民日常消費的生活性服務業,服務業企業主攻方向應是如何進一步利用互聯網技術整合消費者行為數據,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并找到可持續的盈利點,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生活性服務業創新升級和可持續發展之根本。
創新融合改革是互聯網+大背景下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