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不是不會成功,但思維仍然是增加服務工具、增加性能、效率,你還只是把它作為一個工具。所以“+互聯網”只是物理反應。
什么是“互聯網+”
一說到“互聯網+”,我發現大家有很多誤區。很多企業家說我現在開始做互聯網了,我現在也做APP了,我也有門戶網站了,我也開始做官網了,也開始用互聯網收集信息了,用互聯網管理了,用互聯網招投標了……這不叫“互聯網+”,這頂多叫做“+互聯網”。我不能因為家里買了一個移動電話,就說我是一個移動公司,這兩個概念是不同的。以為運用了互聯網工具,就可以顛覆這個行業了?很多房地產公司利用了互聯網的手段營銷、推廣,就說我是“互聯網+”,這是非常錯誤的,那只是“+互聯網”。
“+互聯網”可以改變效率、提升服務質量、增加業務范圍,但也只是+互聯網。在這種情況下,用專業的話說,它只是物理反應?!?互聯網”不是不會成功,但思維仍然是增加服務工具、增加性能、效率,你還只是把它作為一個工具。所以我認為“+互聯網”是物理反應。金融互聯網,就是金融加互聯網,但是互聯網金融,就是把互聯網當做基礎。所以什么叫“互聯網+”?首先就是在互聯網這個平臺上,本身有技術優勢,并且是和互聯網企業一般的工具,從各個方面進行創新,是催生經濟新的形態。其中特別重要的一點,互聯網不是為了賺錢。做公司的時候,不是想怎么掙錢,或者從來沒有想過走商業化,只是想到客戶有這個需求,通過互聯網來實現,實現這個需求以后怎么盈利沒有想過,所以我們把這個稱之為“互聯網+”。
劉華鵬老師在北京大學分享互聯網+電子政務建設
“互聯網+”的具體表現一方面我們認為“互聯網+”是連接的一種表現,人與人之間有連接,人與物有連接,人和其他事物、商業形態都有鏈條;二是“互聯網+”表現的是一種生態;三是真正的互聯網公司剛開始都不以盈利為目的,或者剛開始都不是有明確的商業目的的,它更多的是因為有市場需求,然后連接到人,以人為本,服務人民。在轉型過程中,如果想到掙錢,就將以失敗告終。我們互聯網公司像做公益一樣,大家好幾年前一直呼吁,我們怎么增加幾十倍,而且我們收的手續費是別人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但是突然發現產生了暴利,突然之間覺得互聯網掙錢。所以我們首先在這個表現上要有這樣的心態。
互聯網最大的特征,我認為一個是對效能的提升。什么叫互聯網和“互聯網+'的表現?這是一個典型的方面;二是性能革命。要說明“+互聯網”與“互聯網+”的區別,滴滴打車就是“+互聯網”,但是不要忽略,他們真正想做的是“互聯網+”。就是在上網過程中、移動過程中,要打車的時候,發現不僅出租車載我,在我面前駛過的車都可以帶我。無知者無畏,滴滴打車、低調的專車等,都默默進入這樣的領域。所以很大程度上,對項目的提升是信息的透明。需求本來就存在,為什么他們進來以后就醒目了?因為傳統出租車公司想的是叫車電話,包括現在準備做的租車平臺,一個互聯網平臺,你可以在上面訂車,也可以叫車,這不叫“互聯網+”,這叫“+互聯網”。
未來的商業形態是所有的車子,都可以成為服務你的車輛,今天我們是司機,明天可能是乘客,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滴滴的現在一定不是未來,我相信“互聯網+”和“+互聯網”未來的商業形態一定是不一樣的。淘寶帶來的是什么?整個信息的透明。未來的商業形態更多的是社會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樣的產品,并且我的信息更加的透明。以前都是本地化的生存,不同的商店、不同的街區價格都是不一樣的,在未來這樣的價格差不會存在。所以互聯網帶來最大的特征,就是讓信息更加透明,讓市場競爭更加充分,最終老百姓得到最大的實惠。
互聯網就是連接
互聯網只是其中一個推動作用,甚至在未來某一天會發現,大量的互聯網公司在推動人類發展過程當中,其實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犧牲者,但是現在還感覺不到。資源優化配置是什么意思?很核心的一點,就是當每一個行業需要錢的時候,這個行業股票就會漲。比如家電、汽車,你會發現,在行業大發展的過程中,首先是股票漲起來,資本上很活躍,這時候大量資金導入推動這個行業發展,等這個行業發展完以后資本市場退潮。所以家電產業開始退潮、汽車產業開始退潮,互聯網有一天也會退潮。所以在看待這個行業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知道目前是一個享受泡沫時期,同時也是在對人類發展產生一個重要變革的時期,它的重要性就像我們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明的蒸汽機,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明的電,蒸汽機的使用,改變了人和距離的關系,電的使用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
我相信互聯網會改變更多的關系,互聯網就是連接。百度做了人與信息的連接,在百度以前,我們經常要去圖書館,有了百度以后,我們發現獲取信息越來越方便,大學老師越來越難。因為學生收取的材料可能比你更全面、更詳細。阿里巴巴更多的是商品的連接,騰訊是奠定人與人的連接。所有的連接都是基于互聯網的用戶,當用戶有需求的時候出現了連接。按道理來說,任何一個做信息的公司可以做互聯網,任何一個商場可以做互聯網,任何一個通訊公司都可以做互聯網,為什么他們沒有做?因為他們在做“+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
我們未來會互聯網+證券,+銀行,或者+保險,我們要做的,是在互聯網上提供一切能夠給客戶帶來方便,能夠讓客戶成本更低,給社會帶來最大效益的正能量,這是我們最大的期望。
更大的精彩在未來,在未來“互聯網+”不只是金融。單就金融來說,我們在BAT之外,在連接人和人、連接人和信息、連接人和商品溝通完以后,我們做了一個連接人和財富的溝通。解決完銀行、保險、信托、證券等無法在互聯網實現大量效益的問題以后,我相信在未來一定會出現第五級的“互聯網+”醫療、民生、餐飲、農業等等,互聯網+未來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