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內容參見: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
年終歲尾,在常去的社區飯店“東北人家”吃飯,老板小華哥炫他們微信點餐的菜單又更新了,還有什么淘點點、大眾點評,能上的已經都給它上了。
一個普通的社區飯店,轉眼就成了O2O競爭紅海中的一個關鍵角色,而精明的老板把微信里幾千個粉絲的訂餐習慣都摸得門清,他驕傲地說:“有個客人一天中午點了兩個都是不辣的菜,我就問她為什么今天不點辣的,是不是喉嚨不舒服感冒了?當時客人就震驚了。對點餐用戶,我是有數據庫管理的,她點過我們38次外賣。那次我還送了她兩罐涼茶。”估計這個也算大數據應用吧。
我不知道在互聯網張開雙臂擁抱傳統產業的時候,有多少企業像那些社區餐飲小店一樣順勢而為,做得風生水起,又有多少企業進退失據、無所作為。但是,互聯網對于傳統產業,就像一句業內流行的話,“快渴死了吧?現在有壺毒藥,你喝不喝?喝了你明天死,不喝現在就死。”
其實也沒有這么兇惡,我更覺得兩方是合作共贏的關系,就像出租車跟打車軟件,但是告專車非法營運,的哥停運相逼,就有點吃獨食的意思了。
傳統企業的線下優勢,正越來越成為互聯網服務企業介入O2O業務最為垂涎之處。就像股市大牛時候,垃圾股也能漲兩個停板,或者時髦一點的說法“豬在風口上也能飛起來”,在風多豬少的O2O市場上,應該有很多冤大頭去做了那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先說一下什么不是O2O。
傳統企業,整一個網站把貨都搬上去、弄個公眾號開個微店,這就是O2O了?其實,這就是一個B2C,網店跟這企業沒有毛關系。
傳統企業做O2O是為了建立一條支撐線上線下的供應鏈體系,提高市場占有率、把倉儲成本降低。通過供應鏈、網絡渠道、實體渠道,形成核心競爭力。
再說一下什么樣的傳統企業做不了O2O。
有一次參加一個論壇,有個百多家實體連鎖店的傳統企業說到要做O2O,一幫互聯網業內分子都起來出主意,但聽了企業運營副總裁講完現狀之后,大家都紛紛表示這事挺難。
那位運營老總說,這個企業雖然連鎖店,但是,沒有一個好用的ERP,進銷存都不是實時的,也就是說,盤點的時候才有可能知道啥貨賣完了、啥貨還有一堆庫存;更不用說CRM這種東西了。要在現場做個微信抽獎,連個客戶管理系統都沒有,抽給誰去?
我幫你做O2O,我還要幫你搞ERP,幫你搞CRM,這個代價除了二馬估計沒有人能承擔下來。那得多牛的線下資源才值得運營商這么大包大攬做下來啊?
在諸多O2O的條件中,傳統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環節,它左邊聯結傳統企業的實時運營狀態,右邊聯結互聯網的快車。
很久以前,企業的信息化都被邊緣化,有錢、有閑錢,才會任性地上一個系統,而這個系統好不好用可能也沒人關心,因為大多數工作還是在企業的“線下”完成的。
“現在不是這樣了,傳統企業很急,”大華南IT高管共贏圈秘書長、數據價值網聯合發起人孫有平說,“因為現在你沒有這個信息化的東西,就會被互聯網時代拋棄,接不上這個軌,企業就是信息孤島,所有的銷售流量都繞開你走了。”
中國的信息化,前面十幾年是被動的,也就是信息化企業推著傳統企業的,現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O2O,是倒逼著傳統企業主動提升自己信息化的水平。
人都是逼出來的,想做O2O,從認真的信息化開始第一步吧。
更多精彩內容參見: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