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幸應浦東新區創建“創業型城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浦東新區就業促進中心之邀,為浦東新區創業者聯盟會員、小微企業負責人以及有創業計劃的朋友進行了主題為《講“海爾”說微企業品牌》的專題培訓。
“品牌”對于小微企業而言,多數情況下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小微企業一無市場份額,二無市場預算,三無市場人員,“品牌”在眾多小微企業負責人看來,是大企業才有的專屬奢侈品。微企業做好產品即可,等企業做大再談品牌建設。
品牌不是一個能夠脫離企業發展而單獨存在的個體,它一定是貫穿了企業由誕生到衰落的整個過程,只是在企業初創時,“品牌”的面貌并不一定都表現為鋪天蓋地的廣告和半壁江山的市場占有率,它可能是企業負責人的個人信用,可能是靈活個性的產品或服務,也可能是一線員工的敬業態度…微企業既為“微”,其品牌也呈現出微觀隱性的特點。但有一點是超越了企業規模大小限制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品牌=客戶信任度。
微企業樹品牌,自有一套“微做法”。本人總結為以下三點:
●找對路
寧專勿寬,寧少毋多,找準欲主攻的細分市場,看準自己擅長的一畝三分地。莫愁業務太另類,有話說得好:再小的市場,被14億人一放大,就是個大市場。中國仍處在高速發展時期,仍有巨量規模的中底層消費市場處于待挖掘狀態。創業者切莫被網上瘋炒的大公司神話迷惑了雙眼,放低企業的姿態,越是草根和屌絲的生意越有生命力。
●做對事
選定市場,接下來還需瞄準客戶群,做出好產品和好服務。小微企業各種資源捉襟見肘,營銷活動不能以“量”作為主要目標。充分分析客戶的購買習慣,集中主攻目標群體,出手要準。同時將產品精益求精,服務做到個性、及時、人性化,“微行業之王”不是夢想。
●借對力
上有政策歧視,中有巨頭打壓,旁有同行血并,小微企業日子當真艱難無比。企業負責人應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尋找大樹傍陰,搭乘大船破浪,自己沒有資源,就看看能不能借用資源。電商平臺、社交網絡、客戶甲方,只要對己有利,皆可借臺唱戲。喊話尚得來個順風喇叭,打牌子怎能不借助大組織之力。
“小”并不是企業忽視品牌建設的借口,相反,小微企業由于高度靈活,決策迅速,資源集中,在品牌的個性化和專業化方面具有先天優勢。找準方向,精耕細作,善于“聚力”和“借力打力”,未來的中國必定是“小而美”企業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