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看到一些文章在寫家庭教育要放手,要給孩子自由,要給孩子空間,要給孩子尊重,要給很多很多,恰恰很少看到一條:要給孩子規矩、規則! 今天我在這里拋磚引玉,談一談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
首先,這個世界不存在絕對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以不自由為前提的。那么,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對孩子也沒有絕對的自由,所有能夠給的自由都是以規矩、規則為前提的。
其次,我認為孩子 是需要約束的。尤其是2——6歲期間,是建立孩子規則、秩序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是否給孩子建立道德、社會、法律、行為習慣、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規則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傳統文化中講究“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是為做人做事的典型規則。我們現今社會中還有多少家庭重視這些傳統文化的教育?現在大部分家庭認為孩子有禮貌就是很好的教育了,而且恐怕很多父母除了教孩子禮貌之外,實在想不起來還要教孩子什么!而更多的父母可能是教的隨意,想起來什么就教什么,既沒有深刻的認識,也沒有認真的計劃。
很可惜的是,我們作為21世紀的父母,都已經忘了,我們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歷史中存在著數不清的偉大人物,這些人物都是中國古代先賢的父母教育出來的,不是所謂的“西方教育、虎媽狼爸”他們教育出來的。而且,孩子的教育成功與否,并不能用是不是能夠出國、是不是考上了名牌大學、是不是考取了高學位來衡量!而是應該從他在社會中的貢獻來衡量。毛澤東沒有出國留過學,可是他對中國的貢獻無可替代。所以,我認為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好方。
也許,有人會認為古代的東西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了,可是,我堅信,無論社會發展到什么時代,做人做事的根本不會改變,社會對真善美的追求永不改變!所以,古代先賢給我們留下了享之不盡的財富,我們豈能將之束于高閣?不說《誡子書》,不說《顏氏家訓》,不說《朱子家訓》,只說《弟子規》,又有多少父母能認真學習?這里面有著多少放到現在都可以說是千古良言的標準和警言?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家庭教育中都需要樹立規則。
那么,作為一名普通的孩子父母,我們應該如何給我們的孩子建立規則、規矩呢?
我的個人建議是:
一、有禮貌、有責任、有愛心、有分寸。
禮貌不用解釋,這個相信大家都能做好。責任,就是要讓孩子承擔他應該承擔的責任。比如:自己能夠完成的家務,自己能夠完成的學習,對家人的關心、對家庭內部事務的關心和建議等等。愛心,就是應該善良。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對公益事業有義務感,對傷害自己的人能夠寬容等等。分寸,就是自控。孩子應該有自我控制能力。不能做的事情不做,該做的事情做好。說話算數,做事認真。
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為什么把三觀放在規則里?因為我個人認為,我們現在教育孩子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而三觀對孩子的影響之大,超乎我們的想象。很多父母為了孩子不愛學習、厭學、學習不認真、應付等問題苦惱。可是,我們沒有考慮過為什么?答案是什么?
答案就是孩子不知道為什么學習!
那么,三觀能解決這個問題嗎?我個人認為,有很大的關系,甚至可以說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為三觀就是告訴孩子,你為什么學習。
人生觀就是要讓孩子明白,他的人生是什么,他的人生夢想應該如何實現,他的人生應該選擇什么方向,而對于孩子來說,實現夢想的途徑就是好好學習。
價值觀就是告訴孩子,用什么來衡量自己的價值、社會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孩子就會有一個清晰的標準,知道自己此刻所做的事情是為什么,學習對于他未來究竟有什么用處,他應該靠什么來實現他的價值。
世界觀,可以開拓孩子的視野和思路,讓孩子的學習站在比較高的高度,而不是每天低頭埋在作業堆里。讓孩子可以看清自己以后的路,看清世界的變化,融入世界的發展,享受世界變化的美妙!
三、行為規范
早睡、早起、鍛煉身體、個人衛生、按時吃飯、做事有計劃、有計劃要執行、執行要守時、事后要總結等等。
四、法律意識
五、人際交往規則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
2、包容
3、敢于說不
4、吃小虧是福,占便宜是禍。
等等。
以上,是我個人建議,定有不盡不足之處,請各位讀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果能幫到你一點點,就是我的收獲!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請您轉走,讓我們一起傳播正能量,因為只有大家的孩子都好了,社會是一片祥和的氛圍,我們自己的孩子才能真正的好。如果您在家庭教育上感覺困惑或者力不從心,您可以選擇來聽我們的易學堂家長群——家庭教育公益網絡課堂,加入易學堂家長群
254609512 申請時附加消息請注明:我是學生家長 易學堂教育中心電話:0635---6362628 地址:陽谷縣實驗小學向西30米路北易學堂教育中心。
希望我們可以幫助到您,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