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們,今天遇到的困難是想不到的。因為種種原因導致的目前壓庫存量與
生產無訂單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啦!今天一個深圳的朋友電話,說了他們的困難,而且前些日子珠江地區的企業家們來京時也談到了今年的困局。
當然這是由于
經濟下行導致產能過剩的原因。而目前國內工業企業庫存嚴重擠壓,這些地區更是如此。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席顧問丁俊發近日在首屆中國庫存商品行業高峰論壇暨全國首家庫存
市場培育試點——“中庫會浙江省庫存商品流通
市場”啟動大會上說,目前國內
生產資料領域,包括鋼鐵、平板玻璃,水泥,鋁、造船等產業利用率不到75%,許多輕工產業,包括廣東、浙江、江蘇的許多制造業,同樣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丁俊發透露,我國工業企業產品庫存率為9.4%,而發達國家不超過5%,有好多發達國家甚至只有3%。如果把我國工業產品庫存率降低1個百分點,可節省資金9100億元。丁俊發表示,解決庫存積壓問題的辦法很多,一是把中國現有的制造業產能往國外轉移。如長三角、珠三角的許多輕紡產品可以轉移到非洲、阿拉伯國家,或者東南亞去。二是在全國布點,建立庫存商品交易
市場。此外,還可以發展電子商務。線上線下一起推銷,包括跨境電商都可以嘗試。其次可以做易貨貿易。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除美元、人民幣、歐元外,還可以給付國際易貨幣。中國企業把商品賣給他們,他們把商品賣給非洲國家,付給中國企業易貨幣,企業用易貨幣可以到歐洲等發達國家采購商品。全國庫存折扣商品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毛德鼠也指出,庫存積壓商品是長期存在的。通過在不同區域、不同消費群體之間的有效調劑,可以發揮庫存物資的應有價值。庫存商品行業在盤活庫存物資的同時,創造了可觀的
經濟效益,已成為
市場經濟的新亮點。但是這些事情做下來是不容易的啦!
長遠看當然是需要中國
經濟的盡快轉型。不過轉型之難也是想不到的。事實上今年珠三角制造業很可能迎接“近年來最困難的一年”,表現在
經濟下行
壓力依然較大、內外需
市場雙雙乏力、投資接續能力不足、
生產經營困難增多等多個方面。一是企業普遍反映今年內外需乏力、
經濟信心不振的局面難以改變。廣東特別是珠三角是我國外向型
經濟的“主陣地”,廣東省商務廳貿易促進處副處長黃永光介紹說,據廣東省商務廳去年底到今年初的摸底調查看,只有20%的外貿企業預期全年訂單有所增長,預期訂單下降的企業則達到40%之多,“另外和以往新增外資主要投向制造業、能夠立刻形成進出口拉動效應相比,2013年以來珠三角外資增長也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和內貿上,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外貿拉動效應仍在下降通道之中”;而和外需類似的是,內需增長動力明顯不足、新興消費熱點尚未形成,也是不少企業的共識。二是新興業態、新商業模式、新消費增長點“三新”總量偏低,對整體
經濟企穩回升的拉動作用尚不顯著。以外貿為例,作為新興增長點,廣東去年對“海絲”國家出口增幅超過整體增幅近22個百分點,但出口量只占出口總量的15%;進口增幅超過整體增幅近10個百分點,但進口量也只占到進口總量的19.4%,由于比重偏低,雖然是大幅增長,但拉動作用偏小。而作為新興業態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廣東去年該領域實現同比增幅超過9%,但總額只有159億美元,對于超過萬億美元的廣東外貿大盤子來說,數量有限。三是企業
生產經營困難持續加劇,庫存多、融資難、成本高等痼疾沒有根本緩解,珠三角制造業整體仍然處于“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
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的夾擊局面中。
今天在北京遇到一些到北京找工作的原來在廣東打工的工人,已經一周沒有著落啦!農村吸收勞動力已經顯然不夠了,創造就業創造轉型后的新
經濟局面,任重道遠呀!因為其實不光在上面的沿海地區,整個中華大地南北方東西邊,也是通常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