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漢仕,肖漢仕講師,肖漢仕聯系方式,肖漢仕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心態培訓與壓力管理博士教授博導
    49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肖漢仕:全民健心工程與心理衛生工作者
    2016-01-20 9136


    中國全民健心網首席專家,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應用心理學教授肖漢仕博士轉自中國全民健心網并與您分享:

    肖漢仕講課聯系郵箱zgqmjxw@163.com


                         (中國全民健心網首發)
    作者:肖漢仕[①]    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肖漢仕教授  
     
     摘要:全民健心,勢在必行,全民健心工程是面向全體居民,以優化全民的心理素質、維護心理健康為直接目的,以全方位優化社會心理環境、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建構完善的社會心理支持與服務體系、全體居民主動參與為途徑的實踐活動。健心是全民終生的必需品。全民健心工程的實施將為心理衛生工作者帶來機遇,一方面為心理衛生研究者提出一系列新的研究課題,另一方面也將為心理衛生工作者提供廣闊的舞臺。
     
    關鍵詞:全民健心  必要性   機遇 
     
     1.全民健心  勢在必行
    1.1 新時期居民的心理問題呈嚴重趨勢
        有關調查與現實表明,我國居民當前的精神健康狀況不盡如人意。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重性精神病患人數已超過1600萬。但公眾對精神疾病的知曉率不足5成,就診率更低”[i]。每年因心理問題而導致的自殺以及攻擊傷人的刑事案件大量發生,每年有20多萬人自殺身亡。“兒童行為問題,酒與藥物濫用,海洛因等毒品成癮,老年精神障礙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逐年增高”[ii]。世界衛生組織1996年相關資料就顯示,精神障礙在我國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已經居于首位,超過了心腦血管、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等疾患。
        筆者曾于2008年在湖南、廣西、上海、山東、甘肅五省、市、區,采用偶遇抽樣的方法,對1500例正常居民進行了測查,發放癥狀自評量表(SCL-90)1500份,回收1437份,回收率95.8%,男性678名,女性759名,年齡為10~76歲。
    表1不同時期正常人SCL-90的因子分布比較

    項目          1986年常模(1388)[iii]     2008年(1437)     2008與1986年
           M          SD          M       SD          均值比較
    軀體化         1.37         0.48         1.72      0.68           +0.35
    強迫癥狀       1.62         0.58         2.05      0.69           +0.43
    人際敏感       1.65         0.61         2.02      0.72           +0.37
    抑郁            1.50         0.59         1.96      0.67           +0.46
    焦慮            1.39         0.43         1.91      0.69           +0.52
    敵對性         1.46         0.55         2.07      0.69           +0.61
    恐怖            1.23         0.41         1.72      0.71           +0.49
    偏執            1.43         0.57         2.05      0.67           +0.62
    精神病性       1.29         0.42         1.69      0.65           +0.40
    總均分                                  1.89      0.57
       結果表明,2008年居民精神癥狀各個因子的得分均高于1986年,高出0.35~0.62,說明新時期居民的精神健康問題變得更加嚴重,特別是偏執、敵對性、焦慮因子平均高出0.5,其次為恐怖、抑郁因子也有較大的提高。
    還有許多居民的心理處于亞健康狀態,遭受負性情緒的困擾。
    表2 1437名正常居民負性情緒體驗的比重分別為(%)

          項目                     經常如此   偶爾如此   說不清   基本沒有   極少如此
    感到精神緊張                3.4        19.2      37.4       27.5      12.5
    感到心情不好、情緒低落   2.9        7.1       36.4       41.8      11.8
    毫無理由地感到害怕         5.1       28.1      10.6       43.3      12.9
    做過的事要反復檢查才放心 20.7       36.2      18.8       21.6      2.6
    感到孤獨                       12.2       45.5      16.0       18.4      7.9
    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5.4        35.0      15.4       35.5      8.6
    感覺空虛無聊或活著沒有意思4.8        29.5      14.2      32.5    19.0
     
        可見,存在各種不良情緒的人不是個別現象,人們的緊張、抑郁、焦慮、恐懼、煩躁、郁悶、苦惱、憤怒等情緒障礙以及壓力感、挫折感、不幸福感、不滿意感、不公平感并未隨著社會發展,生活的改善而減少,反而在許多人心中更加頻繁、更加強烈。心理壓力很大或較大的占71%,60%以上的受訪對象覺得現在的心理壓力大于以往。
        這不僅給居民自身帶來精神痛苦,嚴重地影響其身體健康、人際關系、工作效率、生活質量以及社會適應,而且也容易引發個體和群體性問題行為,影響社會心態的和諧,威脅著社會的安定和諧,制約著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有關專家預言:從現在到二十一世紀中葉,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象心理危機那樣帶給人們持續而深刻的痛苦[iv]。精神疾病已成為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在21世紀,我國各類精神衛生問題將更加突出。在2020年的疾病總負擔預測值中精神衛生問題仍將排名第一”[v]
    1.2 居民心理健康意識淡薄
        筆者于2013年10月對1000名離開了學校已經進入社會的成年人的調查,樣本為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其中,78%的覺得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不理想,希望得到優化改善。86%沒有接受過心理健康教育,82%的不懂心理素質、心理健康的確切含義。74%只重視身體健康而不關注心理健康。81%的家長對小孩心理健康沒有關注過,覺得心理方面只要沒患精神病就行。68%的受訪者認為心理問題就是精神病,61%的以為“瘋子”才會患有精神疾病。76%覺得看心理醫生是見不得人的事,62%以為只有得了嚴重的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咨詢。83%在有了情緒困擾不知道該如何調適,58%選擇隨意發泄,76%不知道心理壓力過大時的心理、生理及行為上的表現,62%選擇憋在心里或采用不當的方式減壓。74%覺得自己心理上有困難時不好意思求助于人,61%覺得自己無能力給別人提供任何形式的心理幫助。77%在不知道在什么情況下應該接受心理咨詢,82%假設有了心理疾病不知道到哪里看醫生。
        可見,由于心理衛生知識的不普及,導致人們的心理健康知識嚴重缺乏,心理保健意識薄弱,心理保健能力不強,為心理問題的發生與嚴重化提供了土壤。
    而人們對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的含義與重要性一旦有所了解后,卻又表現出對有關知識的渴求。91%希望有機會獲得怎么提高心理素質,92%希望獲得怎么維護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
        由于我國沒有實施過全民健心工程,人們心理保健意識薄弱,個人接受心理服務視為奢侈品,單位開展心理服務僅僅視為裝飾品,全民、全社會沒有將心理衛生服務視為必需品,以致許多心理問題被掩蓋,人們對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精神病等概念存在大量誤解,對心理教育、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心理服務存在誤區,對心理疾病存在嚴重的病恥感,對心理求助不主動,對心理自助方法不掌握,對心理求助方法不了解。
        與此同時,有些心理咨詢室來訪者不足,有的心理咨詢師無事可做,有的心理工作坊缺少聽眾,有的心理健康講座聽眾積極性不高,有的心理服務設備成了擺設,有的心理健康論壇人氣不旺。致使許多社會上的心理咨詢工作者舞臺缺乏,難有用武之地,付出與回報不成正相關。有的感到困惑、產生懷疑、出現職業倦怠,有的在咬牙堅持、勉強維持。而有的精神病專科醫院的醫生卻累得身心疲憊。
        心理衛生服務不能僅僅局限于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療,還需要著眼于心理問題的預防,而心理問題的預防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良好的社會心理環境,更需要每個人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及時獲得所需的社會心理支持,同時需要自身具有心理自助與求助的意識與能力。
        國家衛生部等十七部委在《全國精神衛生工作體系發展指導綱要(2008-2015年)》提出2015年我國精神衛生的目標:將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降為10%,將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率提高到80%,將精神分裂癥治療率達到80%。要求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重點干預、廣泛覆蓋、依法管理”的原則,建立與“政府領導、部門合作、社會參與”工作機制相適應的精神衛生工作體系[vi]
        為此,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或者單靠心理衛生工作者孤軍奮戰。而亟需建構并實施全民健心工程。
    2.全民健心是項系統工程
         人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好壞除了遺傳因素外,主要取決于所處社會環境的優劣、社會心理支持系統的有無、精神衛生服務的質量以及自身心理素質水平的高低、心理保健能力的強弱、自身對社會心理服務資源是否有效利用。而居民心理素質的培育與心理保健意識及育心、護心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面向全體居民的心理健康教育來實現。
    全民健心是面向全體居民,以優化全民的心理素質、維護心理健康為直接目的,以全方位優化社會心理環境、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建構完善的社會心理支持與服務體系、全體居民主動參與為途徑的實踐活動。
         全民健心活動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一方面,需要全面優化社會心理環境、開展面向全民的心理健康教育、建構社會心理支持系統、完善精神衛生服務網絡;另一方面,還需要居民自身自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心理素質,參與心理互助,主動利用心理服務資源,才能優化心理素質、防治心理問題、矯治精神障礙,從而全面維護居民的精神健康

        全民健心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社會必須多管齊下、還需要全民積極參與。不能依靠單純的行政手段或居民的自發行為,需要居民與社會的共同行動、有機配合;不能依靠精神衛生界、衛生部等某一個部門,而需要全社會各相關部門的通力協作;不宜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局限于學校,需要落實于各行各業、貫穿于全體居民的終生;不宜局限于對精神障礙患者的防治,還要注重居民心理素質的優化,將幫助居民維護心理健康與促進心理適應與心理發展有機結合。
        因而需要多管齊下,一是全方位優化社會心理環境,盡量減少劣性刺激;二是面多全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健心意識,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三是建構社會心理支持系統,以盡量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四是完善心理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心理障礙患者的就診率與康復率;五是激發全民心理自助與互助以及求助的積極性,充分開發利用社會心理服務資源。
    3.全民健心工程的實施將為心理衛生工作者帶來機遇
    3.1 將提供大量的研究課題

    全民健心工程的實施將有利于全民心理素質的優化、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幸福指數的提高;有益于社會的安定、和諧和可持續發展,全民健心是一項利民益社會的奠基工程。
    全民健心工程的實施,將為廣大心理衛生工作者帶來一系列研究課題:比如全民健心工程的理論與實踐依據、全民健心工程的含義、必要性、意義、途徑,全民健心與精神文明、社會治理、全民健身方面的關系等基礎理論研究。在應用研究方面,諸如:全民健心工程的實踐機制及保障機制,全民健心工程的落實對居民自身、家庭、單位、社會、政府以及專業的心理衛生工作者等方面的具體要求。
    3.2將產生大量的服務機會
        同時實施全民健心工程將從各個方面為心理咨詢師等社會心理衛生工作者提供大量的機遇與施展才華的舞臺:因為,通過全民健心活動有望喚醒人們的心理保健意識,有助于將潛在心理需要轉化為求助動機及行為,因而激發心理服務需求,推動求助行為發生,從而拓展心理咨詢師等心理工作者的舞臺,促進心理服務產業的發展,也將帶動心理服務產品的需求,因而也有促于拓寬心理服務市場。通過全民健心工程,將營造出心理服務的大氣候,為心理咨詢、精神衛生專業服務者提供所需要的輿論環境。全民健心工程的實施,將有更多單位產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需求,為心理保健講師提供廣闊舞臺;將引導更多人主動求助心理咨詢服務,為心理咨詢師提供更多的用武之地;將使更多的人激發出心理發展指導需求,為心理顧問、心理教練提供機會;為心理服務的儀器、量表等產品的開發出銷售市場
     3.3將創造廣闊的就業舞臺
        由于心理疾病無法完全預防,心病需要“心藥”醫,社會有責任像重視身體健康那樣重視居民的精神健康。一方面,重視精神障礙專科醫院的建設,發揮精神衛生專業人員的作用,以提高精神障礙的康復率。另一方面,需要將精神衛生工作前移,深入到基層單位及社區,建立各級心理服務中心(室),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使居民無法自助,又不必要到精神專科就醫的心理亞健康問題,在單位或社區內通過心理專業工作者與社會工作者的及時幫助,獲得緩解、矯治或轉介。解決好常見的負性情緒、情感困擾、心理壓力、人際沖突、危機干預、家庭矛盾,滿足居民子女教育、老人精神支持、生涯指導等方面的心理需要。
        心理問題的矯治和預防需要一個專業、準專業、非專業人員組成,他助與自助結合,精神衛生、心理咨詢、社會工作有機協同,全體社會成員主動參與的心理支持與精神衛生服務體系,才能實現預防心理問題、矯治精神疾病的目的。


        因而。全民健心工程的實施,將不僅需要更多的臨床精神科醫生,而且需要大量的心理咨詢師、心理輔導員、心理健康教師、心理保健指導師、心理訓練指導師、心理講師、個人及單位心理健康顧問等心理服務工作者。
    參考文獻:



    [①] 肖漢仕(1960- )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全民健心網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社會心理學與心理衛生


    1、 環球時報-環球網2010年5月29日
    2、中國/世界衛生組織精神衛生高層研討會宣言〔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0,14(1):3
    3、金華、吳文源、張明園,中國正常人SCL-90評定結果的初步分析,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86年第12卷5期 260~263
    4、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布倫特蘭博士在1999年中國/世界衛生組織精神衛生高層研討會上的講話〔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0,14(1):6
    [v]5、殷大奎,中國精神衛生工作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 在中國/世界精神衛生組織精神衛生高層研討會上的報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0,14(1):4-5
    6、中國新聞網2008年2月2日,國家衛生部等十七部委《全國精神衛生工作體系發展指導綱要(2008-2015年)》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高清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 人成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亲子乱av一区区三区40岁| 午夜影视日本亚洲欧洲精品一区|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在线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2021|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武侠古典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日本电影一区二区网站|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污污内射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少妇| 污污内射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少妇| 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免费中文视频在线播放 | 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AV怡红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免费一区视频| 五月婷婷一区二区|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