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戰略解碼工具和方法的澄清(戰略解碼、OGSM、BEM模型、戰略地圖與平衡計分卡、OKR)
管理概念和工具術語真的是紛繁復雜,令人眼花繚亂和思路錯亂,總有對付諸實踐帶來失控風險的擔憂。例如,對華為而言,戰略管理方法諸多叫法,如華為業務領先模型BLM、華為業務執行力模型BEM、華為戰略管理流程DSTE、華為戰略洞察“五看”與戰略規劃“三定”,以及華為戰略解碼相關的平衡計分卡BSC工具。另外,還有華為的集成產品開發IPD的市場管理MM、價值驅動的業務設計VDBD以及商業模式設計畫布(九宮格)等等。不過,智慧的領導人是有能力“撥開雨霧見天日”的。
在戰略解碼課程中,有不少管理者提問過OKR和戰略解碼怎樣區別或者OKR和PBC有什么樣的區別等等之類的問題。其中,不乏一些已經系統學習過OKR課程內容的管理者。對此,我一般建議他們先聽完我對戰略解碼“金字塔”的完整內容講授后,再進一步探討相關看法。在此,我拋出這個問題,歡迎大家互相探討。
很多企業管理者和HR都了解,甚至實踐過一些戰略解碼工具和方法,例如,戰略地圖及平衡積分卡BSC、BEM業務執行力模型、OGSM等。
但是,從管理實踐看,謝寧老師認為對眾多企業而言,最大的價值是具有實戰性的戰略解碼全套體系(如下圖所示)。唯有這樣,企業的管理者們才能快速地對戰略解碼方法論達成共識,高效地遵循戰略解碼核心邏輯進行輸出和協同。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當然,對于不同的戰略解碼工具,企業管理者和HR可以進行適當地了解其優點和限制條件,看看如何應用于自己企業的戰略解碼管理系統中。
戰略解碼的常用工具 下文介紹四種常用的戰略解碼工具。
1、OGSM
OGSM是一種較為常用的管理工具,被可口可樂和寶潔公司所采用。OGSM是由Objective(目的)、Goal(目標)、Strategy(策略)和Measure(衡量)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成。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有些公司會演化成OGSM-T,這個T代表Tactics,即行動方案,是對策略的進一步分解。OGSM的具體含義及操作要點如下表所示:
OObjectives目的我們公司需要實現什么?指戰略/工作的方向。通常指長期的時間框架(如5年)。GGoals目標我們如何衡量達到目的的程度?要實現的目標有哪些?對目的所作的1-3年的量化指標。目標應該是明確的、可量化、可實現并且與目的一致。制定目標應遵循SMART原則。SStrategies策略我們如何達到目的和目標?采取的行動策略是什么?策略通常包括所用核心工具/方法/資源以及達成目標的關鍵行動計劃。通常指1-3年的時間。策略不能太多,以免分散資源導致無法落地執行,一般策略控制在5個以內。制定策略時,應充分考慮資源,重點考慮如何應用有限的資源實現目標。MMeasures衡量衡量各個策略成功與否的可量化的標準是什么?通常指1年時間。衡量指標應與目標一致,且定期跟蹤。
OGSM可實現戰略在組織縱向上的層層分解,如下圖所示: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下一級支持上一級并體現上一級的要求,上一級指導下一級的要求,實現全公司范圍步調與重點一致。在制定過程中需要充分溝通,有要求,也有承諾。OGSM管理工具具有如下特點:形式簡單、條理清晰易掌握、結果明確、務實、責任明確、時限性。
2、BEM模型
華為的戰略管理體系包括了兩個主要方法論:一個是“業務領導力模型”(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BLM),一個是“業務戰略執行力模型”(Business strategy Execution
Model,BEM)。2013年華為向三星學習引入了業務戰略執行力模型,該模型強調通過關鍵成功要素將戰略轉化為KPI與重點工作,最終轉化為公司各級經理的個人業績承諾書(personal
business commitment,PBC),形成一個管理者的PDCA循環。BEM的整體框架如下圖所示: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BEM戰略解碼共分為六大步驟: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謝寧老師曾經專門撰寫一篇關于BEM內容的文章(鏈接:一文讀懂華為年度業務計劃BP的主要方法論——BEM業務執行力模型),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詳細閱讀。不知大家對這個方法論的實際應用效果如何?可操作性強嗎?歡迎交流。
3、戰略地圖與平衡計分卡
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是哈佛大學教授Robert Kaplan與復興方案公司總裁David
Norton在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建立的一套革命性管理系統。平衡計分卡在保留財務指標的同時,通過引入外部顧客、內部流程以及學習成長三個方面的測評指標,彌補了傳統績效測評系統的不足,被《哈佛商業評論》評為75年來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工具之一。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平衡計分卡實現了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結果性指標與過程性指標、內部與外部、定量與定性之間的平衡。戰略地圖是在平衡計分卡理論的基礎上發展來的,與平衡計分卡相比,它增加了兩個層次的內容。一是戰略目標,戰略地圖既呈現了簡單、集成的戰略目標,也呈現了有效的KPI與行動計劃;二是增加了動態邏輯,戰略地圖中的各戰略目標是相互依存的邏輯關系,這種邏輯關系隨著時間推移可以動態滾動調整。戰略地圖以平衡計分卡的四個層面目標為核心,通過分析這四個層面目標的相互關系而繪制的企業戰略因果關系圖。平衡計分卡是績效管理的工具,而戰略地圖則是對組織戰略的鏈接、描述、執行,是組織戰略的可視化管理體系。戰略地圖是以幾張簡潔的圖表將原本數百頁戰略規劃文件才能描述清楚的集團戰略、業務戰略、職能戰略直觀地展現出來,“一張地圖勝似千言萬語”,《戰略地圖》是企業戰略描述的一個集成平臺。
戰略地圖在組織管理中的定位:戰略地圖不是戰略規劃工具,而是非常出色的戰略描述系統、戰略實施系統。戰略地圖對組織管理的重要意義:如使用得當,戰略地圖能讓組織戰略不再停留在高管團隊的務虛層面,而能夠轉化為整個組織有效的戰略思想與行動。
4、OKR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成果法,是一套明確和跟蹤目標及其完成情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由英特爾公司創始人安迪·葛洛夫(AndyGrove)發明,并由約翰·道爾(JohnDoerr)引入到谷歌使用,1999年OKR在谷歌發揚光大,在Facebook、Linked
in等企業廣泛使用。2014年,OKR傳入中國。2015年后,百度、華為、字節跳動等企業都逐漸使用和推廣OKR。OKR的主要目標是明確公司和團隊的“目標”以及明確每個目標達成的可衡量的“關鍵結果”。OKR可以在整個組織中共享,這樣團隊就可以在整個組織中明確目標,幫助協調和集中精力。
通告:第一本全方位闡述華為端到端戰略管理體系的著作《華為戰略管理法:DSTE實戰體系》出版了!!購買鏈接
1、當當網-《華為戰略管理法:DSTE實戰體系》購買鏈接
2、京東自營-《華為戰略管理法:DSTE實戰體系》購買鏈接
————————————
謝寧老師,華為培訓管理部特聘資深講師和顧問,專著《華為戰略管理法:DSTE實戰體系》、《智慧研發管理》。戰略轉型與戰略解碼專家、產品創新、IPD研發管理專家,具有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P認證資格。曾在華為等知名高科技企業擔任項目經理、項目管理總監、運營總監職位,現專注于戰略轉型、DSTE開發戰略到執行、BLM業務領先、BEM戰略解碼、IPD產品管理及研發管理等咨詢和培訓。
請掃碼或者添加微信DSTEIPD聯系。
————————通告:第一本全方位闡述華為端到端戰略管理體系的著作《華為戰略管理法:DSTE實戰體系》出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