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改變原有商業模式
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急劇變化的市場形勢,激發著創業者的熱情,吸引著投資者的目光,也逼得傳統企業主動擁抱互聯網,從頭建立從內容到平臺、從生產到銷售、到服務的新模式。為此,中國鋁業集團(簡稱“中鋁”)邀請著名互聯網+培訓導師、北大EMBA互聯網+咨詢顧問劉秀光老師為企業管理者培訓《互聯網+與工業4.0》,為企業轉型升級互聯網+與工業4.0創造新的發展生態融合。
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但近兩年,特別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加速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更快融入到傳統產業、包括金融理財、打車等民生領域;以及家電等傳統制造業等等,PC互聯網時代升級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與兩化融合相結合會有更多看點。經過“十二五”信息技術的基礎打造,李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對于“互聯網+”戰略的提出,正是站在這個新的戰略高度,來看待信息技術和傳統產業的“生態融合”的全新定位。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結合—整合—最終深度融合,改變和創新原有商業模式,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互聯網+是一種生產力,更是一種思想
在未來,“互聯網+“公式應該是我們所在的行業的產品和服務,在與我們未來看到的多屏全網跨平臺用戶場景結合之后產生的這樣一種化學公式。我們可以按照這樣一個思路找到若干這樣的想法。而怎么找到你所在行業的“互聯網+”,則是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互聯網+人士劉秀光人為:“互聯網+是一種生產力,更是一種思想,全新的思想(互聯網思維)塑造全新的模式,連接一切才剛剛開始......”
互聯網+與工業4.0
工業4.0是大數據革命、云計算、移動互聯時代背景下,對企業進行智能化、工業化相結合的改進升級,是中國企業更好的提升和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互聯網概念層出不窮,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火熱之后,工業4.0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我們有必要了解這個新概念究竟是什么含義,它和其他互聯網概念間到底是什么關系。
工業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或革命性的生產方法。該戰略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 相結合的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工業4.0的三大主題
一:“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
二:“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該計劃將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參與,力圖使中小企業成為新一代智能化生產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先進工業生產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
三:“智能物流”,主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務聯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夠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未來一個開放、全球化的網絡,將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
互聯網+工業4.0是將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著名互聯網培訓講師劉秀光人為:工業互聯網的目標是升級那些關鍵的工業領域。如今在全世界有數百萬種機器設備,從簡單的電動摩托到高尖端的MRI(核磁共振成像)機器。有數萬種復雜機械的集群,從發電的電廠到運輸的飛機。中國與世界的距離越來越小,工業4.0只是一個開始。中國“互聯網+”的最終結果,將會是+全球。互聯網+工業4.0是將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