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報:https://epaper.daynews.com.cn/shtml/sxrb/20130104/136502.shtml
山西新聞網:https://www.daynews.com.cn/sxrb/cban/C3/1698461.html
楊子就像一粒維生素泡騰片,將他扔進國學的淡水里,那水頓時就活色生香起來了
國學的
朋友所在公司前些日子搞內部培訓。初始,因為占用休息時間,且聽說講的還是跟專業不沾邊的“國學”,員工們就都有點不樂意,但聽完嘉賓的講座,反響居然出奇得好。事后,朋友知我們喜歡國學,便熱切向我們推薦內訓那天的主講人,我們因此得以結識楊子先生,一個將學國學、用國學、傳承國學當作畢生“大愿”的人,一個能用國學修身,能用國學育人,把嚴肅的國學講得妙趣橫生,“玩轉”國學的職業經理人。
楊子,本名楊生軍,是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的易經碩士、國學博士。因五行缺水,子亥屬水,五年前導師給他取學名“楊子”,從此就這么叫開了。
身為省城太原某房地產公司的副總,日常業務總是繁忙,我們約了數次,都因種種原因未能謀面。于是,趁著這空檔,正好細細品讀他那點擊量超過12萬人次的博客“楊子學國學”;同時成為他新浪微博上的粉絲,先以其文來識其人。
一篇篇蘊涵國學文化精髓卻面目清新活潑的博文,一段段精短卻獨具匠心、給人啟迪的微博讀將過來,漸漸發覺,楊子就像一粒維生素泡騰片,將他扔進國學的淡水里,那水頓時就活色生香起來了。
在他用博文營造起來的國學小環境里,似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小矛盾、困惑,都能用國學來輕松解決。單看看那些博文的標題《地產文化,不能只是賣萌》《3000年前的團隊智慧》《人生職場清涼禪》《誰點了天下聰明人的死穴》……即使對國學沒啥興趣的人,會不會也有那么一點想看的沖動。
在《誰點了中國大學生的死穴》中,他用孔老夫子的一句“君子不器”來告誡中國的學生,不要讀死書,死讀書,不要把自己培養成機器。
在《職場〈甄嬛傳〉,不要做可憐的皇帝!》中,他又用《易經》《乾卦》中的“見群龍無首,吉”來告誡身為職場的老板應該達到最高的境界是 “無關則不亂,智慧在局外”。
在《人生職場上上簽》中,用朋友親歷的故事,拉近了深刻難懂的《易經》第十五卦《謙卦》與普通人的距離。告訴人們為什么“虛懷若谷,謙虛卑退”才是職場人生的上上簽。
及至后來終于有機會近距離的接觸楊子時,便不再覺得陌生,人如其文,儒雅謙和、言談風趣。身上既沒有職業經理人的精明,也沒有學國學的人慣有的嚴肅。就像個老朋友一樣,愉快地跟我們分享他這些年利用休閑時間,傳播國學的有趣經歷。
2012年8月21日,由省委組織部發起的“2012年度山西省干部自主選學國學十講班”在省城太原科技大學舉行,楊先生受邀為公務員首講《易經》《禪學》。楊子選取了幾個小故事小寓言,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易經》中玄妙的哲理,聽眾如淋甘露。楊子詼諧幽默的提問,臺下聽眾積極的參與,不僅拉近了楊子與聽眾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聽眾與國學之間的距離。講座結束后,聽者紛紛要拜楊先生為師學習國學,這樣的效果是楊子始料未及的。
另外一次,是應尚風股份的邀請,楊子運用國學講企業管理《團隊的智慧》。當天會議室人滿滿的,看上去卻都懶懶的。原來是老板帶頭加班,大家已經很久沒有休息了。為提精神,楊子打趣說:“團隊最可怕的,就是像你們這樣的一副死相,相由心生,可見的你們心也死了。這倒也好,大家死心塌地的跟著公司干,也好,也好……”話未說完,臺下就響起了笑聲和掌聲,楊子繼續說:“死心,死相也就算了,可別讓人點了死穴。”臺下就這樣在輕松愉快、不知不覺間接受了楊子的國學。
楊子告訴我們,像這樣的講座,這些年他已經做過上百場。一部分是應北京、上海、淄博、青島等地企事業單位的邀請,另一部分就是義務做的公益國學講座。
聊到興處,他拿出手機,將一位聽眾給他發的短信念出來:“春暖花開時,為我拜師日,慚恨學識淺,又覺相見遲。”這些年的演講下來他結交了許許多多喜歡國學的朋友,有些甚至是忘年交。
楊子每日晨起必做早課,參研古代典籍,工作之余都在學習、思考。這種習慣的養成,使得他無論在生活或者是職場遇到什么問題,都先借助古人的智慧來尋求答案,問題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他說:“學國學的一大好處在于可以 ‘尚友古人’。我們面對快節奏、高壓力的現實規則,常常被各種各樣的事情困擾,于是焦慮、浮躁、空虛、失落,甚至找不到前行的方向。迷茫的時候,我常常坐定一會,然后閱覽國學書籍,拜謁古圣先賢,渴飲百家學養,尋覓解決問題的方法。”
楊子下一步人生規劃將更加地側重于國學傳播,在他的房地產工作之余,做一名優秀的傳播國學的志愿者,把原汁原味的國學智慧傳播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