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什么?企業就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
企業的運作離不開經營和管理兩條腿,經營是經濟運營之意,經營的目的是為了追求企業效益最大化,經營以采購-—生產—銷售為主線,而管理是管轄治理之意,管理的目的是為了追求效率最大化,管理重點體現以人為本。
我們通常講經營好的企業賺錢,管理好的企業健康也就是這個意思。
一般而言,管理是由“管”和“理”構成的,“管”和“理”的內容也是不同的,“管”包括:定戰略、定目標、文化建設、團隊建設、授權、員工激勵、業績導向等;而“理”則包括組織優化、崗位設置、職責調整、流程優化與再造、制度優化等。
同時,在企業管理中,管理包括“管人”和“管事”兩種,“管人”的核心在于選人、育人、用人和留人,通過“管人”,企業可以保證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候到合適的崗位上工作,而“管事”的核心包括產、供、銷、財、物、信息等,通過“管事”,企業可以以最高效和最經濟的方式滿足客戶需求。
“管人”需要企業建立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管事”需要建立以流程導向和結果導向的規范化管理體系。
看來一家企業的管理是否健康,與公司對內部的各項“事”和“人”是如何進行管理的有至關重要的關系,其實,企業如想要把“人”和“事”管好,就需要建立必要的管理機制/體系。
管理的五個維度
假相:向下管理是經理人最主要的職責。
真相:向上管理也是經理人的重要職責,并且是管理最重要的一維。
經理人管理什么?初出茅廬的經理人往往不假思索地回答:“下屬。”他們可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昂貴的代價,才能體會到這個答案中的兩大失誤。
失誤之一是把管理的對象看作了人。而實際上,管理的對象是關系。“我管理張三、李四,還有王五”,其實是你管理與張三、李四和王五之間的關系——這樣想,才會把管理變成互動,而不是一廂情愿、自作主張的霸王硬上弓的沖動。
而且,“我管理張三、李四,還有王五”,也是管理張三、李四和王五他們幾個人之間的關系——這樣想,才會分清管理單個下屬和管理一個團隊的不同。
失誤之二是把管理的維度簡單化了。具體說就是只看到向下的那一維,而忽視了其他的維度,尤其是向上的維度的重要性。
在以集權式決策、命令層層下傳、跨部門運作匱乏,以及人的能動性并不重要等為特征的早期企業組織形式中,向下管理曾經是最主要的一維,因此那時對經理人的定義是“對下屬的工作負責的人”。
管理大師德魯克早就指出:這個定義過時很久了。德魯克對經理人的定義是:“對影響自己績效的所有人的績效負責的人。”
站在德魯克的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把管理概括為五個維度。
第一,向下管理,管理下屬和團隊。
第二,橫向管理,管理其他部門。比如,作為銷售部經理,你怎樣管理對你的業績有直接影響的市場部經理,怎樣管理人力資源部經理。
第三,向上管理,管理你的上司。
第四,向外管理,管理外部客戶及利益相關者。
第五,自我管理。
其中最容易被忽視的向上管理,其實在多維的管理空間中往往是最重要的,理由很簡單:你的績效往往最依賴于你的上司的績效。因此,如何幫助自己的上司發揮績效,是經理人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德魯克提供了三點建議。
第一,分別找出你幫助和妨礙了上司的工作的地方。
第二,“下屬的工作不是去改變上司、教育上司,讓上司遵循商學院或管理書籍上傳授的做上司之道”,而是了解你上司的工作習慣、長處和短處,幫助他作為一個特定的個人取得成功。
第三,是讓上司了解能對你有何期待,以及你和你的團隊的目標等等,這樣上司才會對你授權。
過于天真的經理人認為只要埋頭苦干就行,過于世故的經理人認為只要拍好馬屁就靈,這都是對管理上司的誤讀。而企業真正需要那些既不過分天真也不過分世故的經理人的經驗和大師。
【關注公眾微信號“班組建設及現場管理培訓師吳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