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彭麗媛在紐約應邀出席聯合國“教育第一”全球倡議高級別會議并發表演講,呼吁關注和支持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全篇演講簡短有力,其中前后呼應式的結構使整個演講更為緊湊。
演講以作為校長的父親來導入:
“我非常高興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之際,出席這一教育高級別會議。我非常關注教育,我的父親生長在中國的一個小山村,那個時候許多農民都不識字,當時我的父親是村夜校校長,專門幫助掃盲,在他的幫助下,許多人第一次寫出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看懂了報紙和書刊。在他的幫助下,許多女性也能夠把自己學會的字教給她們的孩子們?!?/p>
然后進入到演講的主體內容: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對實現國家發展、人民幸福具有基礎性作用。教育要關心婦女和女童,中國的“春蕾計劃”幫助了300多萬女童重返學校。教育要倡導公平公正,要采取更多傾斜性政策,加大對發展中國家及貧困地區教育投入。教育要面向青年,在教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要注重培育道德和品質。
最后,再次以父親作為收尾:
“多年前我的父親通過他的努力,改變了他所在的小村莊,今天只要大家攜手努力,就能改變世界。有人問過什么是我的中國夢,我說我希望所有的孩子,特別是女孩,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這就是我的中國夢。我堅信總有一天,教育第一的夢想將不會是一個夢想,將會成為全世界共享的美好現實,謝謝大家。”
一開一合,遙相呼應,通過巧妙的結構處理,使整篇演講渾然一體。前后呼應是演講收尾的一種常見手法,內容的搭配通常為:事件-事件、人物-人物、問題-解答、懸念-謎底等。以后我們在設計演講稿時,不妨嘗試一下這樣的結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