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企業為什么會被移動互聯網顛覆?
互聯網的歷史,某種意義上講,是一部用戶成本不斷降低的歷史,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商業模式都建立在使用戶的信息交換成本最低、溝通聚集成本最低、買賣交易成本最低、注意力到達成本最低的基礎上,而以上所有環節的客戶成本最低化,勢必帶來原有商業價值貶值。
2、傳統企業戰略轉型的實質是?
轉型不僅僅是業務方向調整,其更深層次的內涵在于,對當前主流客戶群的心理自主渴望,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相關需求,提供真誠關切與有力支持。轉型中的所有努力,都旨在對客戶的內在需求“得到庇護、渴望發言、尋求聯系”提供深度支持。
3、傳統企業做平臺的實質是什么?
相當于傳統企業把自身優勢資源拿出來,然后盡可能小顆粒度地切割組合,再與客戶或第三方合作伙伴的需求適配,這樣一套管理與交易機制。
4、傳統企業如何啟動商業模式創新?
一個商業模式,說起來往往玄妙。其實,不如專注于一個特定目標客戶群,對這個客戶群的行為模式建立深刻的理解,這個是真正的基礎;再之后,考慮是用社區、是APP、是瀏覽器、還是游戲的方式實現客戶流量黏著;再之后,是具體選擇通過流量、增值、廣告還什么模式盈利的問題。專注,最重要。
5、傳統企業如何在轉型中推動創新?
1)用戶至上重視體驗。2)從小處開始打動消費者。3)聚焦。專注。4)簡潔。5)去官僚化,自下而上!6)快速行動。7)不怕失敗。8)顛覆創新是結果。
6、傳統企業在轉型中需要強化哪些能力?
在深入拓展移動互聯網轉型新市場的過程中,傳統企業最大的挑戰在于對新市場(或新業務)的專業化運營管理挑戰。這意味著需要在收購兼并、戰略合作、組建新型業務單元、招募新型人才、快速學習等幾個方面需要進行能力補缺。
7、傳統企業移動互聯網新型業務的KPI如何設定?
(1)用戶滿意度和凈推薦率,這是產品核心指標;(2)用戶健康度——二級指標包括每日和每月用戶數、UV、PV、用戶活躍度、留存量、功能使用程度;(3)各移動OS平臺用戶規模——包括Android/iOS/ WP平臺上線應用的有效用戶數、下載數和增長率。
8、傳統企業轉型中大數據化的用戶視圖應如何集成?
在現實社會中,每個人的基礎身份是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證號;在電信網絡中,用戶的基礎身份是電話或手機號碼。在互聯網中,用戶的基礎身份是登錄名或號碼。未來企業的大數據系統需要成為以上不同ID的總集成,包括用戶的物理社會身份信息、電信網絡中的身份與行為信息、互聯網中的身份與行為信息。
9、傳統企業轉型中新型業務是如何失敗的?
傳統企業面向移動互聯網轉型過程中,新型業務的若干種典型死法 1:簡單復制母體的流程機制,水土不服而死 2:與既有實權資源部門的協同不暢,缺少資源而死 3:簡單業務捆綁,缺少健康運營而死 4:迫于指標壓力,注水帶來壞口碑而死 5:與客戶需求隔離,產品售賣而非精準運營而死。
10、面向移動互聯網轉型,傳統企業面臨的內在挑戰是什么
“商業模式挑戰”位居榜首,其次是“人員素質與結構”,第三為“傳統思維觀念”。接下來依次為企業制度、組織結構、文化創新、對客戶的理解、考核制度。
11、傳統企業面向移動互聯網轉型過程中,哪些職能面臨最大挑戰
“人力資源”高居榜首;“產品”緊隨其后;“渠道”位列第三。接下來依次是營銷、客戶服務、系統支撐、網絡、戰略。基本結論是,面向移動互聯網轉型,各職能需全面協同轉型。
12、傳統企業轉型的文化障礙是什么?
文化(DNA)轉型是運營商轉型的內在要求。移動互聯網類的新型業務需要鼓勵嘗試、包容失敗、兼容多元精神的文化特征,傳統業務往往秉承的文化是最小化風險、保持穩定增長。如果簡單的沿用既有文化特征,可能會從機制基礎上扼殺新型業務。
13、阻礙傳統企業轉型的是什么?
阻礙企業向移動互聯網深度轉型推進的三種內在恐懼:恐懼一,對不可預知事情的恐懼;恐懼二,害怕做錯事被懲罰;恐懼三,害怕失去自己已經習慣了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