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管理分析問卷
計劃:
1) 企業是否有成熟清楚宗旨和目標?
2) 企業在其主要經營領域是否有明確的競爭戰略?
3) 企業是否鑒查和預測外部環境各因素的各種變化?
4) 企業的預算過程是否有效?
5) 企業的決策是否采取了戰略管理的辦法?
6) 企業是否制定了應變計劃?
7) 企業的宗旨、目標、戰略、政策、是否一致并為成員所了解?
8) 企業是否按其戰略分配資源?
組織
1) 企業是否有明確的組織結構?
2) 這個組織結構是否與戰略相協調?
3) 企業組織結構中的管理跨度是否合適?
4) 企業組織活動中類似的活動是否被恰當的安排在一起?
5) 職能部門是否放在組織結構合適的位置?
6) 企業組織結構是否體現了統一命令的原則?
7) 企業管理者是否進行了恰當的分權?
8) 企業是否是用了崗位說明書?
9) 企業目標的責、權關系是否明確?
激勵
1) 企業職工是否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士氣高漲?
2) 職工是否感到工作的意義,有滿足感和挑戰性?
3) 企業是否采用了職工參與管理的形式?
4) 企業是否鼓勵創造性的活動?
5) 企業管理者是否知道企業內非正式團體的存在?
6) 非正式團體的行為是否有利于企業管理?
7) 職工的出勤率是否高?
8) 企業內是否有良好的雙向溝通系統?
9) 企業管理者是否是一個好的領導?
10) 企業是否有一個好的獎懲制度?
11) 企業和職工是否能適應變化?
12) 企業職工是否能在企業中滿足個人需要?
13) 企業各部門的政策是否合理和支持企業的目標?
人事
1) 企業是否有專職的人事經理和人力資源部門?
2) 企業是否在認真的經過招聘、面談、考核和選擇之后聘用員工?
3) 企業給職工的福利是否合理?
4) 企業是否為職工提供培訓和學習的機會?
5) 企業是否有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
6) 企業是否有良好的工資激勵制度?
7) 企業是否有良好的辦事程序?
8) 企業是否有良好的紀律規定?
9) 企業是否為職工提供了他們事業發展的規劃?
10) 企業人事經理與直線部門負責人是否相互尊重和信任?
11) 職工的勞動條件是否清潔和安全?
12) 企業是否提供了平等的就業機會?
13) 企業的晉升制度是否公平?
14) 企業是否為招工解決思想和社會問題提供咨詢和服務?
控制
1) 企業是否有有效的財務控制制度?
2) 企業是否有有效的銷售控制制度?
3) 企業是否有有效的庫存控制?
4) 企業是否有有效的生產控制?
5) 企業是否有有效的管理控制制度?
6) 企業是否有有效的質量控制系統?
7) 企業是否有計算機輔助控制系統?
8) 企業各部門是否有勞動生產率標準?
9) 企業是否在控制過程中經常監視有利和不利的偏差?
10) 企業是否并迅速采取糾正偏差的行動?
11) 企業的獎懲制度是否能支持企業的控制系統?
12) 企業的控制系統是否準確和全面?
企業文化
1) 企業管理者是否了解企業文化?
2) 企業文化是否在企業總之中有明確反應?
3) 企業管理者是否有有效的方法宣傳企業的文化?
4) 企業文化是否與企業目標一致?
5) 企業文化是否反映企業職工的利益?
1) 生產設施和設備的安排是否合理?
2) 企業是否應該進行某種程度的前向和后向一體化?
3) 企業購貨和發貨定額成本是否過高?
4) 企業的生產加工技術是否使用恰當?
5) 整個生產工藝流程的設計是否有效和高效率?
生產能力
1) 對生產和服務的需求是否有一定的規律和有效的預測?
3) 工廠、庫房和銷售點的位置是否合理?
4) 工廠、庫符和銷售網點的數量是否合適?
5) 工廠、庫房和銷售網點的規模是否合適?
6) 企業是否有全面的計劃生產成本?是否合理?
7) 是否有處理臨時訂貨的應急計劃?
8) 企業是否有有效的生產控制體系?
庫存
1) 企業是否經常檢查其庫存量和庫存成本?
2) 企業管理者是否了解訂貨、收貨、發貨的成本是多少?
3) 企業是否決得了原材料、在制品和產成品的合理庫存水平?
4) 企業管理者是否了解銷售與庫存之間的關系?
5) 企業管理者是否知道什么是合理的生產批量?
6) 企業是否有有效的庫存控制體系?
勞動力
1) 企業是否對所有崗位進行了時間和工作研究?
2) 生產崗位是否有高效率?
3) 生產管理人員是否稱職和具有高的積極性?
4) 企業的生產標準是否清楚、合理和有效?
5) 企業是否制定了合理有效的生產政策?
6) 職工的缺勤率和離職率是否低于可以接受的水平?
7) 生產工人的士氣如何?
質量
1) 企業是否具有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
2) 下列方面的質量控制成本是否計算和評價過?
控制
1) 預防性質量控制成本
2) 檢驗性質量控制成本
3) 處理性質量控制成本
市場營銷系統:
1) 企業市場營銷系統是否提供了有關顧客、潛在顧客、經銷商、競爭者、供應商、一般消費者的全面、準確、及時的信息?
2) 企業的決策者是否要求進行市場調查研究以及他們是否運用了市場調查研究的成果?
4) 市場營銷計劃是否受到重視和有效?
5) 企業銷售目標是否建立在合適的基礎上?
6) 企業是否有合適的控制程序以保證各年度銷售計劃的實現?
7) 企業管理者是否定期分析各個產品、市場、地區的銷售和銷售利潤?
8) 企業管理者是否定期檢查了銷售成本?
9) 企業是否有組織的激發、收集和選擇有關新產品的建議?
10) 企業在投資開發新產品之前是否進行了恰當的概念研究和經濟分析?
11) 企業在推出新產品之前是否進行了適當的產品和市場測試法?
2) 企業是否應該進入、擴大、收縮、或撤出某一經營領域以及短期和長期的效果是什么?
3) 由哪些營銷活動的成本過高?是否可以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
市場營銷職能
1) 產品線的目標是什么?這些目標是否合適?目前的產品線是否符合這些目標?
2) 產品線的深度是否因擴大或收縮?產品線的寬度是否擴大或收縮?
3) 企業的產品組合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調整?
4) 企業營銷部門是否了解顧客對自己和競爭對手產品的認識和態度?
5) 企業的產品策略是否應該改進?
6) 營銷部門是否了解企業的定價目標、政策和策略?價格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成本、需求和競爭決定的?
7) 企業管理者是否了解其產品需求價格彈性、經驗曲線效應和競爭者的價格、價格政策?
8) 企業在多大程度上與銷售商、供應者、政府的要求相一致?
9) 企業銷售渠道的目標和策略是什么?
10) 企業銷售渠道及其各環節的有效性如何?是否應當改變銷售渠道?
11) 企業廣告的目標是什么?廣告費用是否恰當?廣告預算是如何確定的?
12) 廣告的形式和內容是否恰當?顧客和公眾對企業廣告有什么看法?
13) 企業廣告的媒介選擇是否恰當?
14) 企業內部廣告人員是否稱職?
15) 企業的促銷預算是否合適?是否充分和有效的利用了各種促銷手段?
16) 新聞報道的預算是否合適?有關部門的人員是否稱職和富有創造性?
17) 銷售人員的目標、定額、責任和獎懲制度是否明確和合理?
19) 銷售人員是否表現出較高的士氣和能力?
科研與開發能力分析
1) 企業是否有恰當的人才進行有效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2) 企業是否有使研究與開發工作有效所需要的設施與設備?
3) 企業是否有使企業的研究與開發工作有效的信息與資源?
4) 企業是否調查了改進老產品和開發新產品的利弊?
5) 企業是否比較了下列兩種選擇:開發新產品和改進老產品與開發新產品和改進生產過程?
6) 企業是否有專門的研究與開發部門?
7) 企業是否為研究與開發提供了足夠的人力與資金?
8) 企業是否利用了現有的各種關于新產品的設想?
9) 在不知道成本和收益的情況下,企業是否敢于對研究與開發作長期投資?
10) 企業在研究與開發方面是否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和政策?
11) 企業是否了解競爭對手的研究與開發戰略?
12) 企業是否考慮和其他研究機構建立合資、合作的關系?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