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員工成長
◎ 涂滿章/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實戰專家/仝博咨詢創始人、總經理
當前,一代企業家的創業夢想,必定是想讓自己的企業能永續經營、基業長青,所以,很多企業家便以追逐利潤的最大化為目的,由此,思索的重心自然也就轉到了營銷策略、技術創新等驅動利潤的核心要素上。這種思維本身并沒有錯,但這種思維衍生出的行動,往往會讓企業和企業家們忽略一個更為本質的因素——人!若企業首先實現不了人的成長進步,必然會阻礙企業的成長和進步。
企業家永續經營、基業長青的基石不在營銷,也不在技術,而應該在于人。美國UPS創始人曾經有一個著名的論斷:照顧好了員工也就等于照顧好了利潤!我深以為然。
自我超越,創造組織環境,讓人獲得真正的成長,是企業家的一項重要修煉。今天,大多數公司都支持這種人本哲理——“員工是我們最重要的財富”。但事實的真相是什么呢?
2005年,麻省伍斯特市的一些商界領袖,啟動了首場“紀念奧布賴恩系列講座。”首場演講的企業家是哈雷 . 戴維森公司前CEO、國際組織學習會網絡的創始人之一提爾林克。他指出:“真正承諾投入到人的成長,要靠一種信念的力量,你必須相信自己心里的直覺,即:人們需要追求一種有意義的愿景,想要做出貢獻,想要對結果承擔責任,而且,愿意檢查自己行為的缺點,并盡力改正錯誤,糾正問題。這種信念,控制型經理人是不容易接受的。這也就是為什么關于人的成長,‘說的’和‘做的’之間會有那么大的差距。”
是啊,當前我們的企業,在對人的態度上,往往是:你不行,我換你!包括崗位競聘“能者上,庸者讓”,手段上沒錯,但背后的理念,未必每家企業都想清楚了。不行的人,換或者讓,這樣的行為,會讓企業家們認為企業里的事情要做好,是可以通過換人或者啟用能人就可以解決的。那么,企業就會通過這樣不斷換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忽略了能讓人成長的環境和機制建設!一家好的企業,其厲害之處,絕不在于通過換人來發現和啟用能人,而是有沒有本事通過環境和機制讓三流的人才變成一流的人才,能不能讓庸者變成能者!若沒有企業里的人成長進步絕不可能有企業的成長進步。
所以,盡管當前每家企業都在說企業之間的競爭在于人力資源的競爭,但在落實到具體行為上,往往又是另外一種做法而已。這的確很麻煩,因為這種行為不改變,將會影響一批企業的未來。
既然企業基業長青要回歸到“人”這個本源,那么,如何通過塑造人的競爭力打造企業的競爭力呢?
沃爾沃瑞典公司的總裁、宜家北美公司的前總裁約蘭.卡斯泰德認為:創造有利于人的成長環境,要從確立“值得人們承諾投入的志向目標”開始。企業如果沒有這種愿景,將無法激發人的熱情、想象力、承擔風險的勇氣、耐心、堅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追求,而這些又都是達到長期財務成功的基礎。
其次,企業應建立一個塑造員工職業化能力的工作平臺,通過職業化的工作提升人的素質。誠如聯合利華公司的布麗奇特 . 坦塔維-蒙索說:“我想在公司內部和外部,都多做點事,多做點真正事關緊要的事;而組織內的工作,幫助我發展了能力,以產生更多的影響力。”另外,職業化的培訓開發,也是企業長期要堅持做好的一件事。
在今天的世界里,幫助員工成長將是企業走向可持續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