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與時俱進的思想武裝我們的大腦,并指引我們的社會進步。新中國成立我們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我們的工作;時代變遷,改革開放年代我們用“鄧小平理論”指導我們奔向小康社會;江澤民時代我們迎來了“三個代表”;胡總書記提出了“科學的發展觀”“八榮八恥”;到了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我黨歷史上第一次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上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提出了偉大的中國夢!(夢之藍!這是我加的,可見廣告的力量,呵呵)所以國家發展的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的思想在武裝著我們的大腦,指引著方向,其實企業也是一樣。
【Michael有話】企業核心價值觀的提煉一定要言簡意賅,不要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一樣,搞那么多條,員工(百姓)記都記不住,還落地個鬼!
任何一家公司都要走過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厲程,企業文化也同樣伴隨著企業的發展,也是具有時間屬性的。時間在變,企業所處的環境就在變,內部的微觀環境在變,企業外的宏觀環境當然也在變化,整個社會都在變化中,所以,結論就是企業文化放在長遠的視角來看當然也是在變化的!只是變化的幅度大小而矣。我認為,一家公司企業文化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發展階段:家文化階段、企業家文化階段、品牌文化階段。這三個階段在多數情況下,也對應著企業成長周期的不同時期。接下來我就一起來分享一下馬老師原創的企業文化發展“三段論”:
企業在創業期,其企業文化基本上就是“家”的文化,為什么我這說個階段是“家”文化?創業初期,三五個人兒,七八條槍,大家聚在一起創業,用創業的激情,去抵消奮斗的壓力,在企業文化層面,他們肯定也不會說我們要搞搞什么企業文化建設,但他們肯定要考慮大家在一起如何開心工作,彼此之間應該以什么樣的心態來合作,老板也要思考如何讓大家工作起來感覺有希望,保持工作的良好狀態,愿意同甘共苦,努力度過難關。這也算是企業文化的萌芽,但是,這還稱不上企業文化。創業時雖然人少,但工作效率可不低,每天加班加點,起早貪晚,非常辛苦;但是也沒有聽到任何人怨言牢騷,每個人都是標桿,每個人都是榜樣,招兩個新員工來了,大家的影響力和監督半徑也都能夠顧及得到,所以,這時好像也不用建設什么文化。
這個階段沒有非常規范的、成文的文化,你會發現這個階段老板往往最關心的是企業的生存,是銷售、是現金流,而不是文化。對應企業所處發展周期:創業期。
這個階段的企業生存時間大多為3年以內。
這個階段“家”文化色彩突出,人治大于法治,企業管理靠的是親情,感情,相互間的信任與默契。就算公司有那么兩條理念信條,也可能是帶有很多的個人色情感,哥們義氣成分,談不上規范,更沒有章法。一句話,這個階段其實就是“沒文化”!
(待續)
微信掃一掃
獲得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