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馬云一條關于王林的微博激起千層浪,討伐“氣功大師”王林的聲音不絕于耳,從京華時報、司馬南的直接挑戰,到各大衛視集體轟炸,把王大師一瞬間推到了眾人視野面前。時隔兩年,2015年,王大師再次進入大眾視野,而這次則是以買兇殺人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出現的。原因無他,只因受害者是他關門弟子,而他們師徒這幾年都有恩怨,王大師被拘捕也在情理之中。
“王林本來就是一介‘假大師’,何謂‘假大師’?嘴尖皮厚腹中空,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卻一無是處。王林的倒臺直接說明,這個時代,營銷已死,體驗為王。營銷炒作做得再好,沒有實實在在的落地,沒有實實在在的體驗式營銷也是枉然。王林雖倒,但其營銷善于借勢,并因此開啟了自己的名人生涯。王林善于借官場勢,名企勢,明星勢。”品牌定位營銷專家任超一分析王林現象時說道。
羊毛出在狗身上,卻讓豬來付款
正如任超一所說,王林未出名時,未見其人先見其合照,他和西哈努克國王、馬云、成龍、趙薇、李冰冰不斷在網上涌現,依他所言,他是橫跨政界、商界、娛樂圈的名氣功大師。狐假虎威。借名人外衣,秀自己品牌。王林開始招搖撞騙,展現自己的氣功神技。排場做足,煙霧彈做足,接下來王林就開始為企業家準備課程了,高端名人“朋友”眾多,王林開課,自然群雄響應。但是羊毛出在狗身上,卻讓豬來付款,誰都不是傻子,利用炒作當營銷,把騙術當口碑,就想做溢價。初時,客戶也許會買賬,但是體驗式營銷不到位,客戶所有課都上了,一個名角都沒見著?換誰,誰也不答應!
“王林成也口碑,敗也口碑,口碑是有保質期的,你不給客戶好處,說出的話沒有兌現,新鮮感就無從談起,這時,保質時效也隨時都會到期。如果王林想挽回敗局也很簡單,那就是把體驗式做到位,但是他本身就是個空架子,擺擺造型還可以,沙場真刀實槍干一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沒實力,最基本的也可以向客戶承諾,企業課程包學包會,無效全額退款。這樣雖然不能完全保險,但是至少可以降低風險,避免口碑急速瓦解。口碑就是就是品牌傳播,王林的前車之鑒無疑是給眾多企業家上了關鍵一課。”任超一繼續分析時說道。
修內功時除內耗,修外功時多外交
“通過王林事件,我認為‘互聯網+’下的品牌傳播應從兩大方面入手:
第一,內功;
自身產品過硬,質量無缺陷,性價比高。一個絕頂高手,全身都是銅墻鐵壁,沒有罩門(弱點),任你冷兵器、熱兵器、生化武器還是基因武器,產品就是一個閉環體系,把細節做到位,讓喜歡挑毛病的人無處下嘴。
企業想要發展,就要嚴把產品質量關。明確質量追溯體系,還要敢于放下身段,到客戶中去,讓客戶去檢驗。從最初的商品、品牌單向傳播,單純地追求銷量,轉向走到客戶身邊,用互動、體驗的方式將品牌文化深入人心。
做好產品,就是做好產品體驗。體驗式營銷包括包含知覺、思維、行為、情感等多方面的體驗內容,只有把每一個環節做好,做強,做到位,才能真正的讓客戶滿意。
第二,外功。
“互聯網+”時代,傳播加快,節奏加快,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閉門造車,不僅會出門不合轍,更會導致無人問津。所以,除了嚴把產品質量關之外,也要在營銷推廣、品牌優化、渠道深耕、管理模式等方面做足功課。
營銷無外乎幾種:情感營銷,病毒營銷,捆綁營銷,事件營銷,體驗營銷……其中最為重要的要數體驗式營銷了。前幾天,馬云、劉強東被優衣庫打敗,就因為沒有試衣間;黃太吉用再多的寶馬送煎餅,沒有好的體驗式營銷,也只能泯然眾人矣;小米的粉絲經濟,如果沒有實實在在的性價比超高的用戶體驗,就無法完成口碑傳播……
現在的企業在外功上需要做得就是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讓用戶有參與感,把用戶當朋友。”
這是一個快速迭代的世界,企業不進行品牌進化,不給客戶提供新鮮感,品牌辨識度就會下降,客戶黏性也會下降。王林大師的失敗是時代的必然。大IP、大數據的時代,沐浴后戴冠的是猴子還是人一看便知。
任超一總結時說道:“企業修內功時不要有內耗,修外功時要多外交。內外兼修才能天人合一,產品和品牌才能融會貫通,企業和時代才能融為一體,而未來與效益也會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