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國著名品牌戰略專家任超一老師的商業模式課堂已經進行到了第二天,這也是對大家學習成果進行驗收的一天。通過這兩天的學習,各位學員對于企業的發展都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對于企業的發展模式有了更加具體的思路。課程現場由豐富的企業案例配合著深刻的商業理論,使課堂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內容更加接地氣。老師為大家給出的企業方案也都是接地氣、純干貨!
行業的上游、中游和下游
任何一個行業都可以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個環節。
所謂上游,就是一個企業的生產環節。以我們的實體企業為例,這個上游可以理解為我們企業本身,我們負責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屬于商業的第一個環節
而中游就是中間環節,比如產品的批發商、代理商和經銷商等。他們是把產品從生產商過渡到終端消費者的橋梁。
下游就是我們產品的消費者、零售店以及租賃公司等。這個環節可以說是最終的一個環節。
那么哪個環節的利潤是最大的呢?
我們知道,通常情況下,產品都會經過層層代理才會最終達到消費者的手里,在這個環節中,產品的價格也就會層層上漲。如果我們省去中間環節,讓我們的產品從上游直接到達下游,讓我們的產品生產出來以后直接賣到終端客戶的手中,這中間的成本會不會大大降低?會的!成本降低了,我們的產品定價還會那么高嗎?產品的價格下來了,消費者自然也就愿意購買我們的產品了。這里很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oppo。它大力發展自己的門店,省去了中間商,從生產直接到門店,中間省去很多成本,所以能夠快速發展起來。
戰略聚焦的三個原則
一、 小即是大
現在有很多企業為了占據更多的市場,采取廣撒網的策略,做多種產品。然而事實呢?市場上真正實現多種產品盈利的企業有多少呢?超一老師說,越多元化越死得快。所謂不做第一,只做唯一,就是說要做細分領域的老大,在一個細分領域做到我們就是唯一,沒有對手,那么企業利潤將會是很大的。
二、 少即是多
我們的人才是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我們的客戶是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我們的產品是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表面上看是越多越好,但是仔細想想呢?萬一我們的某個員工是對手派來的臥底呢?萬一某個客戶是專門找咱們的茬的呢?萬一我們的某一產品是虧損的呢?……
超一老師指出,在這些方面我們要學會做減法。有些東西是寧缺毋濫的,要精準。人才只留我們企業需要的,客戶只維護給我們帶來實際利潤的,產品只留產生效益的。
三、 慢即是快
現在很多企業都想要賺快錢,然而所謂春種秋收,萬事萬物都是有其規律的,商業的運營也是如此。一夜暴富的夢很多人都做過,然而結果呢?為了賺快錢而賠錢的大有人在。踏踏實實,遵循市場規律走,錢才能踏踏實實得賺進手里。
說到底,我們做企業要學會聚焦,不能貪。像華為專注于生產銷售通信設備,力出一孔,不做其他的。華為每年都會拿出大部分的利潤用于技術的研發,所以它才能夠成為中國乃至是世界上倍享盛譽的民營企業。
商業的三個不對稱
一、 空間差。
同樣是羊肉串,你在內蒙賣可能賺不到什么錢,但是如果你到上海去賣就可以賣出好價錢。
二、 時間差
同一種水果,在它最應季的時候上市通常是價格最便宜的時候,反而是應季之前和應季過后的時候再賣能夠賺錢。
三、 信息差
誰先知道股市明天的行情誰掙錢;誰最先掌握相關信息誰掙錢。
如果我們能夠用好這三個商業的不對稱,那么我們能夠獲得的利潤將會是相當可觀的。
作為中國著名的品牌運營專家,本次商業模式課程凝聚了超一老師多年的智慧。可以說是站在一個很高的高度上為企業出謀劃策,設計盈利模式。那么下次超一老師又會為我們帶來什么收獲呢?讓我們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