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臺灣趙智平老師
精益思想的關鍵出發點是價值,而價值只能由最終客戶來確定。價值只有在由具有特定價格、能在特定時間內滿足客戶需求的特定產品(產品或服務,而經常是既是產品又是服務的產品) 來表達時才有意義。而提供錯誤的產品或服務是一種“浪費”。
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當時豐田汽豐工業公司總經理豐田喜一郎說,“要三年趕上美國!否則,日本的汽車工業就建不起來。”豐田要如何趕上美國,大野耐一深思、摸索著要如何達到這個目標。
當時日本的生產效率是歐美的1/9~1/8,要如何提升豐田的生產效率?“徹底消除浪費”!只要杜絕浪費,生產效率就有可能提高十倍。于是杜絕浪費、提高生產效率成為豐田生產的出發點。
生產效率可以透過杜絕浪費提升,但這樣就可以追趕美國?
在資源欠缺的年代,大量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沒人要,要如何面對?豐田的解決之道是將資源用在刀口上:當客戶有需求時,才生產,不浪費資源,而生產過多是浪費的根本、源頭。
消費者的需求是什么?人們希望擁有自己喜歡樣式、配置的汽車。而大量生產的汽車種類少,讓人們的需求受到壓制,只能被迫在有限種類的汽車中選擇、購買。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亟待被滿足。
豐田察覺大量生產模式問題,大量生產模式不能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大量生產和大量銷售過于追求數量與速度,而造成了無謂的損失(例如生產過多),不愿意掉入惡性價格競爭的循環(供過于求形成降價的漩渦)。于是決定要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且在客戶有需求的情況下生產客戶需要的產品,以多樣化的可得性作為決定性競爭優勢(DCE,Decisive Competitive Edge)。“當時我們的課題是,怎樣才能研究出一種在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條件下降低成本的方法”。
豐田生產方式在以1973 年秋發生的石油危機,引起人們對豐田生產方式的關注、認為豐田的結構是經得起沖擊的;在石油危機之后,1975~1977年豐田的盈利逐年增加,拉大了和其它公司的差距,豐田生產方式便引起注意。
如果,豐田沒識別出客戶沒被滿足的多樣化需求,僅是“杜絕浪費”能夠成功嗎?會致力雙贏的“在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條件下降低成本的方法”,舍棄大量生產方法嗎?
我們不僅要以客戶價值作為精益的起點,更要以客戶的價值認知作為決定性競爭優勢,作為發展制造系統的目標。而決定性競爭優勢就是《工廠物理學》對制造系統定義中的“目標”,“制造系統是具有目標導向的制程網絡,而實體在制程網絡中流動。”如果“目標”錯誤,后續發展的制造系統會是一項“浪費”。
而所謂的決定性競爭優勢(Decisive Competitive Edge,DCE)是一項超越競爭對手,重大可持續的市場優勢,滿足市場重大需求而沒競爭對手能滿足。很多情況,競爭對手未察覺產業或運營模式問題,而檢視業界造成客戶的問題,是識別DCE的起點。價格決不被視為DCE;可得性、周轉率或可靠性是潛在客戶的重大需求,能轉變為DCE。
(待續)
1. 精益思想與精益生產-前言(1/6)
2. 精益思想與精益生產-識別價值(2/6)
3. 精益思想與精益生產-識別價值流(3/6)
4. 精益思想與精益生產-暢流(4/6)
5. 精益思想與精益生產-拉動(5/6)
6. 精益思想與精益生產-盡善盡美與結語TOCLSS(6/6)
合作聯系:
老師常駐深圳,助理徐老師(zoey) QQ:2447055266電話:13430891610(注明單位名字+姓名+職務)
臺灣趙智平總裁網博客:https://zhaozhipingtoc.chinaceot.com
臺灣趙智平講師新浪網博客https://blog.sina.com.cn/jp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