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不再追著電腦跑,人又成了主體,必要的話,隨時可以發明新玩意。
從IT的軟件和硬件上講,科技一日千里,今后肯定會出現更方便實用、與人合為一體的東西。起碼不用再擔心手機離身或手機丟失。
否則,一手抱著孩子、一手舉著手機,都不離開左右,人還是半個奴隸。
所以科技不是重點。
重點是站在世界大同的角度,看看中國將怎樣變化。
以前我們“胸懷祖國、放眼世界”,那叫坐井觀天,不可以的。
我們現在急需的,是胸懷世界、放眼祖國。這樣反過來看,才能看清楚。
首先,要看每個個體到底會變成什么樣子,然后再看所有的個體之間的關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個體狀態和個體間的關系,對社會很重要,對世界也很重要。
目前在中國,反腐、改革也好,業態、生態也罷,都離不開大數據,這是一種生產資料,它能夠決定社會關系,能夠決定人與人的關系。
從今年雙十一購物節可以看出:目前中國網民的利益和交易數據,無疑大都掌握在馬云手里,他甚至可以用支付寶里的大數據分析出今年春運的客流量分布。
但從用“來往”去PK微信這一舉動,又明顯看出馬云的互聯網思維缺乏。
社交數據的老大,無疑是馬化騰。
如果馬化騰肯合作,把QQ和微信里的數據開放給關鍵的人,可以辦很多關鍵的事。
當然,馬化騰自己也可以賺很多錢。至少,比李彥宏賣小廣告那仨瓜倆棗要多得多。
李彥宏對國情的熟悉程度,明顯不如馬化騰,最近幾年的瘋狂投資,毫無章法。他不是好的投資人和戰略家,經營管理者上也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百度的公司文化,難說是美國的還是中國的。透明開放、自由隨意里,透著爾虞我詐、勾心斗角。
最后李彥宏不得不搞起了狼性文化,員工們不得不振作起來,不少人的作息從“朝十晚四”改為“朝九晚十”,甚至一人干三人的活,直鬧得半夜雞叫。
著名的“度娘”辭職,成為一個多棱鏡。
這樣看,李彥宏又不如馬化騰沉穩。或許,這就是北大人特有的狂野吧。
甚至可以推斷:一旦發生長期遭遇戰,馬化騰有可能直接成為李彥宏時代的終結者。
這個推斷,源于馬化騰的醒悟。
在經歷了微博大戰的羞辱之后,馬化騰在思維上升華了一次。
他至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可能用騰訊微博去超越新浪微博,更不可能用騰訊搜索去超越百度搜索。
馬化騰一定在尋找其它的殺招。
但無論如何,最終的決戰,還是在大數據上。
眼下的大數據已經變成云數據。
圍繞著云數據,產生了跟每個人對應的、包圍著每個人的“數據云”。
這個“數據云”跟云數據完全不同,非常厲害。有意思的是:很多人早已開始研究它,趕潮流的人卻沒有發現它。
如果能夠利用數據云,每個人都會成為史無前例的超人。
同樣,如果能全面開發數據云,社會又將得到全面升級。
那將是一次更加全面的世界大同。
(以上來自仲昭川老師《互聯網黑洞》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