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架構不僅僅是頁面設計和數據庫結構,它的基本宗旨與核心問題,是建立實現流量的格局。
流量是網站一切盈利的前提,而架構則是流量生成和持續增加的基礎。
普通的網站架構設計,常常只局限于頁面設計、內容分類和數據結構,這種做法對于目前新興的商業網站,遠遠不夠。
商業化的網站架構至少要包括:界面對象分布界定、社區功能設計、現金流及網上貨幣系統、流量轉換與加固體系、后臺系統菜單及管理權限、買家專用后臺功能及內容匹配、注冊會員信息管理系統如“my account” 等等。
實現網站流量,分為三個方面:訪問流量、現金流量、數據流量。雖然這三個方面彼此關聯,架構方法和發開順序卻各不相同,分別概述如下。
等完成了技術開發、頁面設計、內容建設,再把網站開通,然后再通過宣傳推廣吸引網民前來訪問甚至注冊,是高成本的傳統做法。
這樣做的必然后果是:在逐漸增加人數的漫長過程中,巨大的市場成本,將遠遠超過此前的開發成本,導致網站盈利周期不可預計地延長。
生成網站初期的訪問流量,是生成其它兩項流量的前提。
可行的方法因網站而異,但都和網站架構有關。
流行的架構類型有兩種:2.0的私有化會員主頁架構和常規的媒體播放式架構。
前者不依賴于內容建設,即便是空殼網站,也可以通過獎勵方案刺激注冊人數迅速增加,但缺點在于:由于它利用的是二級域名,其頁面和內容幾乎不會被各大搜索引擎收錄,所以是一種近似于全封閉的架構體系,類似于現實中的“會員制”組織結構,不利于內容的共享和社會化傳播;
后者是社會性開放式結構,便于漫游者登錄,有利于會員共享和內容傳播,缺點是絕對依賴于富有特色的內容建設,靠的是內容為王,而內容一旦為王了,你的成本也就為王了,比誰都高。還不算推廣的成本,我說的僅僅是堆砌內容的成本。遺憾的是,目前99%的網站都是這種架構。
當然,網站架構設計就像建筑物的設計,具體套路和方式的運用也是千變萬化,完全取決于架構師的水平。
近年來,類似中國聯合網盟這樣的Ework網站更多采用的是第三種架構模式:在傳統的媒體播放式架構下,在首頁column或feature之中生成類似“my
借助社區內各種搜索和分類工具,會員之間可實現更高精度的共享和更高頻率的互動,當然包括借助電信業務的離線互動。
從2006年開始,新浪作為中國最大的門戶,借助私人博客的建設和推廣,基本上實現了從媒體播放架構向這種新架構的轉型。
通常,合理的架構必然帶來順暢的流量。
但無論如何,在追求各種初始訪問流量時,我們都需要先強調:這是真實的流量,也就是說:是真人來訪導致的。
這種寶貴的初始流量是無法花錢通過其他途徑買來的。
或者,我們可以更加絕對地記?。赫鎸嵉牧髁渴菬o法買賣的,它不是商品、也不應該是一種商品。
換句話說:能夠進行買賣的流量都有問題,這是絕對的,這玩意害死了太多人。
關于這一點,我將來還會用專門的章節,來給大家舉例分析。
第二階段的架構設計,要建立一個基于社區的貨幣系統,實現閉環的現金食物鏈,使一部分現金在各種交互過程中流通,以刺激用戶數量、交易方式和業務種類的持續增長。
現金流量架構,要根據經營目標、產品賣點和用戶管理方式來設定,要和網站收入流程掛鉤。其中的現金流向設計,是商業網站架構的重點。
目前的現金流向設計,基本是針對于網站自己的,并不注重用戶獎勵機制和創收機制的設計,也沒有考慮到注冊用戶在現金食物鏈上的位置調整,這很容易使網站成為單向現金流的終點,而不是多向現金流的必經節點,從而導致注冊會員達到一定數量后停滯不前,缺乏持續遞增的利益驅動。
有些網站,包括很多知名網站,在自己的社區內發行虛擬貨幣,并通過虛擬產品來刺激現金流量,只可惜,如果這些虛擬貨幣不能被會員兌換成現金或者享受到具有現金價值的服務,往往很難達到目的。
換言之,沒有共贏的體系,就談不上現金流量的持續增大,不管網站追求的是虛擬貨幣流量還是現實貨幣的流量。如果有了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即便沒有虛擬貨幣,也可以很好地實現在線支付甚至貨到付款,當當就是一個鮮活的成功例子。
因此,正確的現金流量架構,應該是多對象、多通道、多節點、多流向的。
關于它的對象、通道、節點、流量,都是專門的話題,我們今后將根據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分別進行討論。
基于網站范圍的下載和上傳,不只是產生訪問流量的訪問行為,更可以帶動大面積、全方位的數據業務,這是第三階段的架構重點。
目前,短信、彩信、彩鈴、聲訊、視訊等數據業務手段日趨多樣化,各種關聯技術也日趨成熟,運營商的盈利,越來越取決于注冊會員間數據交互的頻率,而不僅僅是注冊會員和網站之間的交互。
基本的數據架構設計,是針對各種日常交互功能的網站設計。這些功能的方便程度、實用程度、滿足需求的針對性,都直接影響著網站整體數據流量的日常表現。
所以,如何讓網站功能板塊成為交互的中心節點,是數據流量架構的關鍵。
表面上,我們是在討論目錄、分類、增值業務甚至是電信業務,實際上這一切不僅無法脫離網站本身和訪問者的界面友好性、規則、玩法,更取決于網站為會員們之間建立的關系是否牢固、是否能成為會員現實生活的一部分。
而這些因素,表面上是一個詞匯或者一句話,挑毛病的時候誰都能朗朗上口,比如界面友好性,誰都會指著一個網站說它界面不友好,就像你說一個人不會打扮一樣。可是,人家肯定會反問你:那你說怎樣才算會打扮?
雖然這不是一句話的事,但至少我們可以說:
網站的功能和賣點不管是一個獨立的按鈕或標語、還是一個鋪開的菜單或目錄,只要能讓訪問者一眼就看出“很有用”、“很簡便”、“很針對”,人家就會產生使用和分享的欲望,數據流量也就產生了。
換句話說:數據的使用率和交互率,首先并不取決于數據的多少和質量,而取決于頁面上的數據開關是否被人打開。
這就又回到開始說的架構問題了,歸根結底是“網站架構”決定了數據的使用率和交互率。
而網站架構,其實就是功能和賣點的展示手法,說簡單點就像小朋友搭積木,說復雜點就像建立一個水循環系統,而首頁就是這個系統的總閥門。
可以這么說:架構設計靠的是為訪問者設身處地的激情和悟性,而不是靠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