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導向的鮮明性
思想導向的鮮明性是決定一部志書思想水平和編纂質量的關鍵。志書的科學性、實用統一性、編排方法是由主旨導向和思想水平決定的,是由客觀實際和事物的真實面目決定的,沒有鮮明的主旨導向和較高的思想水平就難以把握客觀實際和事物的真實面目,也就難以實現志書的科學性、實用統一性和找到科學的編排方法。例如,某些區志在凡例中雖然寫明了第二輪編修志書必須“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存真求實的原則,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全面、客觀地記述本地自然、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狀況,做到思想性、科學性和資料性的統一,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促進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主旨,但卻不能明顯地體現在各篇章節目中,各篇章節目只是一些機械的數字列表,或者是以年代為序的事件羅列,完全沒有時代背景和事件前因的交代,沒有與主旨思想相呼應的關鍵文字。這就很難體現出鮮明的主旨導向,進而也影響到整部志書的思想水平。一定的事件、政策、工作是在一定的背景、前因下出現的,而背景、前因則是表現主旨思想最為關鍵的部位,就像人體的筋腱,連接著骨骼關節;就像人體的血脈,貫通著人體的各處;就像人體的大腦,指揮著人體的四肢。所以,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須應該做好的。
怎樣做好主旨導向的表達工作?首先,要吃透總的指導思想在志書中的地位,搞清它與志書各階段內容的聯系,以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等理論的一脈相承的關系。這些理論,作為指導思想,都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服務的,同時也是為促進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為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的民生服務的。在具體行文和內容表述中必須要有適當的照應和體現,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不是兩張皮。其二,要抓住篇目設置這個關鍵,充分體現指導思想。篇目是是在指導思想統帥下繪出的志書的藍圖和組織網絡,篇目設置關系志書的質量高低。篇目設計要符合科學發展觀思想,精雕細刻,與時俱進,以科學的態度、嚴謹的作風,把握時代脈搏,深入分析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科學謀劃篇目大綱,合理做好內容分類,探索創新編排體例,力求做到體系完備、布局科學,能夠全面、系統地記述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全貌。同時要突出反映地方特色,注重反映斷限內本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成就,體現歷屆黨委、政府在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社會建設方面的生要決策和實施方略、效果等。要堅持存真求實原則,體現對前志的繼承和發展,既要總結既往成績和經驗,又要記錄缺失和教訓,保證志書記述客觀真實,令人信服。橫分門類是否齊全,歸屬是否得當,排列是否科學、符合邏輯,標題是否準確、醒目等。其三,在科學設置篇目的前提下,抓住篇章下的無題概述做文章。現在,不少待驗收的志稿其它方面做得都很用心,都不錯,但篇章下的概述不是沒有,就是水平較差,其中文不對題的有之,過于簡單和過于細碎的有之,交代不清、上下限不明的有之,缺少背景交代不能明確地將所述內容與社會發展進程相聯系的有之。這就影響了志書的整體質量,使篇章成為脫離指導思想的散兵游勇。所以必須重視篇章概述的寫作編輯,使概述成為整個篇章的文眼、亮點,對下是綱、是統帥,對上,是體現總體思想的有機之目、是大將。而且,所有概述都是時代脈動的跳動點,都是體現總體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都是準確反映社會客觀實際的一個著力點。具體說來,概述具有如下作用:
(一)概述概括一志,統領各篇,能把全志的大勢大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總體。
(二)概述能打通篇章之間的聯系,使之前后貫通,將全志簡況聯成一氣,突出主旨。
(三)概述可揭示各類事物發展的內在聯系,反映事物間的因果聯系以及社會進程。
(四)概述從實際出發,找出本地的總情況、總趨勢,可以揚長避短、開發優勢,為本地發展提供借鑒,從而起到資政作用,
(五)概述可對各種人、事、物既述且論,述其興衰利弊原由,論其興旺發達歷程,進而起到化人育人的作用。
(六)概述可交代有關年限范圍、機構或系統總體設置,提示重點工作,使讀者對其主要內容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