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牌”活得挺滋潤
常到珠三角跑跑就會發現,除了那些全國知名的品牌企業外,高速公路邊豎起的廣告牌上會有許多你平時很少見到的牌子,向朋友一打聽,這類企業還真不少,他們的名字不為人所熟知,卻靠著低價優勢在二級市場或農村市場活得挺滋潤。
這些企業的產品基本都是供應農村市場的低端產品,渠道全部走批發市場;全國市場銷售,但主要集中在某些省份;銷售人員也很少,總共不超過10個人;生產設施也較簡單,主要是購買零部件回來組裝;基本上不做廣告,促銷活動清一色渠道促銷,售后服務全部交給經銷商;產品設計主要靠模仿。這類企業的行業技術都很成熟,產品質量一般沒有大問題,最大的競爭優勢是成本低,售價廉。
別看現在有些知名品牌在外面何等風光,但實際上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信你看看有些家電上市公司的報表,掙幾十個億,竟然還虧錢。回想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我們這些大的家電品牌有多輝煌,對這些“雜牌”簡直不屑一顧,但進入90年代以后,當家電產品在城市市場基本飽和,開始向農村市場進軍時,形勢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一大批“雜牌”進入市場,搶走了大塊市場份額,而經過十幾年欲血奮戰成長起來的知名品牌反而連連失利。
名牌打不過雜牌
名牌企業生產的洗衣機都有匿音裝置,為減輕噪音污染;農村消費者似乎并不在乎噪音污染,甚至有人誤解為聲音大就是馬力大,衣服洗得干凈。農村消費者洗衣機每年的使用頻率大大低于城市消費者,有的一年只使用十幾次,因為在農村洗衣機的使用成本相對較高,而我們的洗衣機電機都是按5000次以上設計的。農村消費者一般是大件衣物才使用洗衣機,不用低檔水位,而我們的洗衣機都是高中低幾檔水位開關。由于有的農村家庭沒有自來水,需要把洗衣機搬到水井邊使用,需要很長的電源線,而我們的洗衣機電源線只有2、3米,消費者只有自己配上2、3根接線板。
這些問題不到農村實地去看一看,還真的想不到。我們對農村市場的研究太少了,產品都是為城市消費者設計的,當這些產品搬到農村時,或者有太多的附加功能,或者“質量過剩”,而適合農村需要的功能又存在缺失,特別是在目前的經濟條件下,價格關注度高于品牌關注度,我們的品牌優勢被過高的價格劣勢抵消了。
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兩元經濟結構國家,存在巨大的城鄉差別,城鄉收入差距高達數十倍,絕大多數農村的消費水平還比較低,這種狀況會在短期內消除嗎?如果不會在短期內消除,那么如此廣大的農村市場需要什么產品,需要什么品牌的產品,是值得我們不斷研究的大課題。
在中國廣大農村市場,名牌打不過雜牌,主要是因為價格因素。這些產品由于行業技術成熟、配套能力強,從質量上講基本上無大的差距,但在農村市場,品牌附加值低,維修網點少,享受到的服務質量差,對于農民來講,服務的時間和舒適性價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