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苦與樂就像喝咖啡
人們一談起教師,張口就是“工資高、待遇好”,閉口就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崇高榮譽的下面,教師這個職業充滿不為外人所知的苦與樂。甚至一些教師家屬都不能理解,非常奇怪地問:“你一天到晚早出晚歸,到底在瞎忙些什么?”
有多少人知道教師的苦?我看除了教師他們自己,知道教師苦的人太少。
教師一天到晚做些什么呢?除了一周上十多節課,批改作業外,決不是就無所事事!教師每上的一節課都要在上課之前寫好詳細的教案, “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這九個字說得容易,做起不容易。所有這些準備工作的勞動量,這樣大的工作量是無法在學校里全部完成的,這就必須把一部分工作包括作業帶回家完成。機關、銀行等行業的作息時間是朝9晚5,而我們教師(主要是班主任)的作息時間卻是朝5晚9。每天早晨5點就匆忙起床,顧不上吃飯就去趕車上班,下班之后還要上晚自習,常常到九、十點鐘才回家。而且,日復一日的重復性的勞動單調而缺乏新鮮,足以讓人十分身心疲憊,其勞心勞力之程度可想而知。
可是,教師的這些苦很少會有人知道,更沒有人能理解。
在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教師在精神上具有較高的地位,在物質上有較高的收入水平。他們工作輕輕松松,快快樂樂,沒有高考的壓力,沒有生活的清貧和寒酸。教師這個職業是讓人羨慕的。相比之下,中國的教師無論在哪一個方面都不能讓人羨慕起來。而中學教師又是工作最累、待遇最差的,別說遠比不上大學教師,就連小學教師也望塵莫及。一份調查顯示:社會對教師這一職務的參與興趣很低,在調查時標出的十六個職位中排第十四位,只在工人、農民之前。
社會中不少人,特別是一些沒有上過大學而又要求子女必須考上大學的家長,并不理解教師的辛苦和奉獻,他們對教師心存偏見,非常苛刻,教師的所作所為稍不如他們的心思,例如學生考得成績不理想,他們會馬上找領導要求換老師,從不想是自己的孩子不爭氣;或者班主任嚴厲批評了嚴重違紀的學生,他們會無理反纏,甚至惡人先告狀。結果,害得教師整天提心吊膽、人人自危,生怕一不小心就說錯一句話,得罪一個學生。
在目前“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種教育理念之下,學生的地位至高,學生的利益至上,學生的意見永遠都是正確的。遇到問題時,社會、家長甚至有的學校都片面地袒護學生,完全不顧及教師的尊嚴和管理原則。有誰會站在教師的立場上,為教師說一句公道話?例如某校一位學生因違紀被班主任訓斥,導致矛盾激化,兩人打了起來。本來班主任就夠委屈的了,可是最后學校竟然接受了家長提出的班主任向學生道歉的要求,你說教師們到底苦不苦?身苦,心更苦!
教師職業有這樣多的苦,仍然還有無數教師兢兢業業、甘于奉獻,默默耕耘,為什么呢?
唐代文學家韓愈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的教育事業要培養“有覺悟、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教師就必須以身作則、安貧樂道,能夠忍耐生活上的清貧和寂寞,忍受事業和工作中的辛苦和單調,以自己的言傳身教給學生做出榜樣。
因此,在“愛崗敬業”的道德價值觀和理想的支配下,教師在內心里自然把工作中的苦放到一邊,會因為學生在自己的教育下學有所成而感到興奮,感到幸福。同樣,在這種精神境界的支持下,教師會耐心的對待瑣碎的工作,認真地對待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每一處環節、每一件小事,于細微處顯精神,于小事上下工夫,在簡單卻又偉大的教育工作中體驗人生價值的實現的滿足。
假如沒有愛崗敬業的道德價值觀的支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就不會有進取向上、積極奉獻的內在動力。當談到自己的學生有多少個通過考試成為大學生,老師總是從心底里產生一種喜悅,因為其中不僅有學生他們自身的努力,也有他們的輔導和幫助啊!這是多么值得贊嘆的陽光精神啊!
除此之外,精神滿足也是支持教師兢兢業業、甘于奉獻,默默耕耘的動力。教師擁有培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有師生相處融洽和諧的親切感,這些都是教師能夠在眾多疾苦的包圍中努力工作的動力。每當畢業出去的學生回母校看望老師,七嘴八舌、爭先恐后的講述自己在新學校的所見所聞、自己取得的成績時,教師們心中便充滿幸福,自己的辛勞忘得干干凈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