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組織環境與結構之間關系的第一個主要研究是由英國的伯恩斯和斯托克完成的。他們根據環境存在的不確定性水平,劃分了5種環境類型,從“穩定”到“最不可預測”。
他們還確定了兩種基本的組織結構形式:“機械式組織”和“有機式組織”。他們認為古典方法和人際關系方法都有可能是正確的,關鍵要看組織與它的情境是否適合。穩定的環境中,采用機械式結構更有效;而有機式結構更適合不太穩定,不容易預測的環境。
英國的伍德沃德的工作與研究發現了組織結構與技術及其成功之間的關系,她發現更加成功的公司采用隨著它們的主要生產技術變化而變化的組織形式,這與對所有公司都有“一個最好的方法”的觀點是對立的。
英國的阿斯頓小組在研究中發現,組織規模是最強有力的專業化,程序的運用和對書面依賴性的預測因素。他們發現組織越大,它越有可能采用機械的組織結構。相反的情況也發現:組織規模越小,它越有可能采用有機的結構。組織的績效依賴于組織結構對規模的合適性的方法。
權變組織理論有三個統一的主題:
l 組織是動態開放的系統。
l 結構和績效依賴于每個組織所面對的特定情境。
l 不存在適用所有組織的“一個最好的方法”。
權變性組織理論還提供了變革管理的方法,它與古典學派相似。從理性的角度,管理者應該收集和分析組織所面對的情境變量的數據,然后設計出與它們相適應的組織結構。對組織來說,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從情境變量中找出組織的弱點和問題,并對組織進行相應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