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早報,中國經濟學家、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表示,當前中國經濟中最值得關心的事情是將目前短期的、個案的、沒有明確定義做法的反腐敗轉向制度化、公開化、透明化、可持續、制度性的反腐敗。
李稻葵于22日接受聯合早報專訪的時候做了上述表示。他此次到訪新加坡,是在瑞銀(UBS)舉辦的家族辦公室峰會上就中國經濟問題發表演講。
反腐不應阻礙改革
他說,目前中國經濟的風險并不在于人民幣匯率、銀行呆賬壞賬、地方政府債務、這些問題都好處理,只要相關的政府、相關的企業家拿出創造力,這些問題都能夠得到解決,更重要的是要解決改革的動力問題,反腐敗不應該成為阻礙改革的因素,而是要變為推動改革的因素。
他坦承,短期來看,反腐敗肯定對經濟有負面影響,因為反腐敗使得一些與政府有關的經濟活動放緩,從餐飲業到與政府有關的一些服務業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緩,這是毫無疑問的。
他說:“我認為,當前反腐敗的做法將會出現一定的調整,從當前抓個別的案件,從老虎蒼蠅一塊打的作法逐步轉變為制度化的、經常性的作法,換言之,會轉變為列出一系列的、具體的、公開的、非常可操作的一些條例,明確什么叫腐敗、什么期限內的腐敗需要追究,而這套辦法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出臺。”
他補充說,現在反腐敗政策的最大成本,不是公務消費的下降,這只是冰山一角,最大的成本在于很多與改革相關的一些措施在目前反腐敗的大形勢下難以推進,因為很多的改革措施需要通過地方政府官員的創新和嘗試去推行,在目前反腐敗的作法中,舉報人的成本很低,任何人都可以舉報任何政府官員,當政府官員想改革,想推進一些新作法的時候,必然會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這部分人就會出來舉報,這對政府工作人員帶來極大的干擾,所以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官員不愿意改革。
他說,國有企業非常需要改革,但受到反腐影響卻是最明顯的。“我去了很多國有企業,它們改革的潛力,效率提高的空間是非常大的,但是現在誰也不敢動,害怕改革被視為腐敗。”
談到政府有什么新措施來抑制腐敗的時候,他說:“首先要明確什么是腐敗,比如某一級的官員,他的孩子可不可以經商,如果可以經商,又要如何申報和公開,其次是需要明確通過什么機制來反腐敗,如通過什么渠道、誰來舉報,舉報的人是否需公開,舉報后什么情況下再追究,如何給被冤枉的人洗名。”
參考新加坡經驗
“最重要的是,各級政府官員的公開收入和經濟待遇必須提高。因為這些人的決策和行為會影響到很多人的經濟利益,某種程度上說,他們相當于跨國公司的高管。”他說:“這方面新加坡有非常好的經驗,可能是全球最好的經驗,新加坡部長的薪金是與企業高管同步的,為什么不學習新加坡的經驗呢?”
在談到目前中國經濟狀況的時候,他說:“有一種比較占主流的觀點,認為中國經濟現在處在向下行的階段,從過去經濟增長10%下降到現在的7%左右,然后下降到6%,逐步地下臺階,我不同意這個判斷,現在中國經濟不是下臺階,而是處在調整的階段,是先下后上,是為了要渡過難關,走過一段曲折的沼澤地,路面狀況不是太好,要調整速度繼續前進。”
他說,中國仍然是一個比較窮的經濟體,人口多,雖然總體經濟規模很大,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有發達國家,比如美國的20%,所以說中國經濟正處在調整的過程中,當前最大的困難是舊的增長熱點逐步變得乏力,而未來可以發生作用的增長點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此時此刻,中國政策界正在進行艱苦的調整,第一個方面是防止經濟下滑的速度太快,否則,很多現有的問題會爆發出來,如經濟下滑速度太快,金融體系的呆賬、房地產等問題會放大。
人民幣貶值情況將逆轉
對于人民幣匯率,他說:“今年1-4月人民幣匯率的貶值,主要是因為境外,特別是在香港的投資者對中國經濟不看好,在境外的人民幣市場,即離岸人民幣市場上炒作人民幣貶值,這個壓力傳遞到境內,由于境內人民幣交易量不是很大,投資者受境外投資者情緒影響,境內人民幣也出現了貶值,我相信,從現在開始到下半年,情況就會出現逆轉,畢竟中國經濟現在仍然存在貿易和資本賬戶的盈余,央行有4萬億美元(約5萬億新元)的外匯儲備,這是最基本的基本面。”
就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而言,李稻葵認為確實存在下降的壓力,因為房地產市場正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況中,有能力買房的城里人基本上得到了滿足,只有比較少的一部分年輕人要結婚買房,一些人住房要改善,需求相對于五年前下降了。
不過,他認為房地產市場不會出現美國2008年那樣的房地產市場全面崩潰,因為已經買了房子的家庭,絕大部分經濟狀況是好的,他們不會把自己的房子拿出來賣。
他說,“總的來說,中國經濟今年和明年可能需要經過艱苦的調整,政府還需要出臺一系列政策來穩定增長,經過這兩年調整之后,中國經濟有可能在2016年重新恢復比較快的、7.5%以上的增長速度,這是我的基本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