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管理,是指對一個企業或組織在一定時期全局的、長遠的發展方向、目標、任務和政策,以及資源調配做出的決策和管理,包括公司在完成具體目標時對不確定因素的一系列判斷。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戰略是依據組織所擁有的資源勾畫出組織的未來發展方向。”
通俗而言,戰略就是目標,是方向,是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是更長時間企業將往哪個方向走。
李江濤教授點評:
戰略的要素是目標力量、方式,就是根據世界大勢確定目標,根據自身力量調整方向,根據遠近難易選擇方式。
有人說,戰略是華麗的詞藻,我的企業沒有戰略,企業也辦得很好。如果您的企業真的沒有明確的戰略,那您這個企業一定知道每年銷售收入、利潤等各項指標期望達到什么目標,其實,這就是近期戰略。我們回家一定知道往哪個方向走,企業也一樣,當您知道往哪個方向走,而且知道走哪條路會最近,成本,效率,并且強化計劃性、時間性、目標性和排干擾性,有效配置資源,兼顧競爭對手和潛在威脅,這就是企業戰略;即便您的企業只關注今年的經濟指標,這樣的企業也有戰略,叫“朦朧戰略”。
所以,企業不可能沒有戰略,有可能的是,企業有了戰略,卻沒有職業化的、專業的管理去支撐,以致戰略是空中樓閣,落不了地,最終水中撈月一場空。
戰略和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有戰略無管理,有管理無戰略,都無法獲得競爭優勢。
毛澤東曾經說過:“在戰略方針確定的前提下,干部將起決定作用。”也喻示著,當企業明確戰略的前提下,管理將起決定作用。
那么,如何完善內部的管理運營體系,以促進戰略規劃的落地?必然的要建立經營規劃、績效管理、人才匹配與文化建設四維一體的模式,建立起企業戰略管理支撐體系。
首先是經營規劃。戰略是對企業發展的方向性、長遠性、全局性的謀劃和行動。戰略規劃完成后,圍繞戰略規劃的目標,編制年度經營計劃。應全面表達戰略規劃的年度各項財務和非財務的經營指標,確定執行戰略舉措的詳細行動步驟、業績的衡量標準、財務預算的內容等。特別要說明的是:全面預算是經營計劃的量化與貨幣化,是經營計劃的價值體現,編制年度經營計劃的同時,應能結合全面預算,最終讓年度經營計劃和全面預算能將企業的戰略轉換為企業的行動計劃。
李江濤教授點評:
在戰略確定之前,戰略決定成敗;在戰略確定之后,管理決定成敗!老板要明確做正確的事,即戰略;職業經理人要正確的做事,講管理!
其次是績效管理。績效管理是落實經營計劃和全面預算的重要工具。包括績效指標的制定、過程的管控、績效的分析與評估、績效反饋以及激勵改善等環節,這些環節將形成管理的閉環控制,實現將經營計劃和全面預算的各項指標層層分解到各個部門和員工個人,并通過績效管理的閉環監控,以實現戰略的落地。
第三是人才匹配。如果說通過經營計劃和全面預算,實現了將戰略分解為可具體落實的行動計劃,績效管理建立起了對計劃實現的閉環控制的話,那么,接下來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崗位上人才匹配機制健全,在這個環節有兩個關鍵問題需要得以解決:一是誰來干?二是此人有沒有能力干?只有人才與崗位的高度匹配,才有讓人去更好地履行崗位職責和完成目標的基礎。
最后是文化建設問題。經營計劃和全面預算最終要得以落實,不僅僅取決于每個崗位的任職人能不能干,同時也取決于這個人有沒有意愿去干。決定一個人做事意愿的,除了分配機制的科學之外,企業的氛圍也是關鍵因素。企業有做事的氛圍,企業混日子之人必少,反之,必然人浮于事。
戰略與管理是企業發展戰車上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沒有管理只有戰略,戰略終是虛的;戰略不明管理再實,管理也沒辦法產生可持續價值。只有讓兩者之間形成互為支撐的共生平臺,才能確保企業基業長青。
李江濤教授點評:
戰略與管理是企業搏擊市場的兩翼。當持續的改進和明確的戰略兩者的效力結合起來時,其合作產物就是不可戰勝的。一支常勝之師必然是一個戰略優秀的組織,同時也是一個紀律嚴明、執行堅決的激情團隊。
著名商業模式設計專家李江濤教授《商業模式實戰訓練營》第十期報名開始啦!!課程內容:1、完整介紹商業模式理論體系和最新的研究成果;2、學習、剖析最新的商業模式案例3、輔導學員設計自己企業的商業模式;4、教會學員從投融資者的角度完善自己企業的商業模式設計;5、每位學員項目分享與指導。報名咨詢:劉老師13811134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