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概念的興起得益與上世紀九十年代互聯網經濟的蓬勃發展。那時的創業者憑著一個有吸引力的商業模式和一本商業計劃書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成百上千萬元的風險投資,傳統經營中的要素,如產品、服務、技術、人才、管理制度等等都不是那么重要,只有商業模式創新才能得到投資者的青睞,可以說商業模式就決定一切。
全世界對這種商業模式的過度崇拜把一批網絡公司和他們的領導者推上了事業的高峰,造就了一批靠白手起家的新經濟財富英雄。財富神話不脛而走,各種模式一時間滿天飛舞,層出不窮,商業模式變成了一個“標簽”,從企業如何構建產品和服務來獲取收入,到采取什么樣的戰略組織結構,都可以貼上這個標簽。實際上,商業模式并不是互聯網企業的專利。
任何一個組織,無論是營利性組織還是非營利性組織,都有一套確立其生存和發展的目標體系以及運作的手段和措施,這就是運作模式。對于非營利性組織而言,由于其生存和運作的目的帶有非營利性特點,我們可以把運作模式理解業務運作模式對營利性組織而言,則把它視為商業模式。在現實中,無論從全球互聯網經濟催生的各種商業模式概念到跨國公司興起的經營模式變革,我們都能尋找到這種模式的影子。在現代商業社會中,每一天人們都在某個有價值的事情上進行投資,開發各種各樣的產品和服務,并把它們銷售給客戶,從中賺取利潤:這種有利可圖的事業在今天已遍布世界每一個可能的角落,從懷揣創業夢想的小老板的一紙商業計劃書到大型企業領導人頭腦中裝著的客戶關系創新,無一不包含著商業模式的內容,這些經營思路和模式與互聯網精英們的商業模式相比,可能顯得原始而簡單,但其創造價值的方式仍然有效,這就是商業模式的最本質特點??梢哉f,商業模式是企業最為重大的經營課題。
目前,國外有關這個領域的研究也已經從過去集中于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普通意義上的企業,而國內研究尚處于跟蹤階段。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無論是理論界還是企業界,對商業模式的系統認識正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對商業模式的基本概念、結構體系、理論范疇缺乏統一的認識,其理論分析框架尚未構建起來,有關模式的研究總體上還屬于探索性初級階段。
在企業經營實踐中,過去,人們對企業經營的認識集中在資源依賴、能力依賴等視角上,忽視了企業經營的整體性和系統性;通過對企業商業模式的研究,可以把企業經營實現的形式突出出來,這有助于我們將企業競爭戰略從這些傳統視角轉向重視企業經營組成中的各部分之間的聯系,轉向重視經營活動結構的整體性上面,構建其一個較為完整的商業模式結構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