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規劃利益就是規劃資源,企業就是資源的平臺,企業發展本質上就是資源的發展,企業戰略管理也是對某種利益的規劃,所以我們就要根據企業資源類型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
任何一個企業都有五種資源,根據這五種資源我們可以將企業分為五種類型:第一種是資金資源型,這類企業資金充足有實力;第二種是智力資源型,就是企業擁有一幫才智出眾的得力干將;第三種是信息資源型,企業擁有很多信息渠道;第四種是權力資源型,就是企業做的生意有政府支撐;第五種是社會資源型,就是企業家的同學、親友分布在各個領域,企業擁有廣泛的社會資源。如果說資金、智力、信息資源屬于硬實力的話,那么社會資源和權力資源就是企業的軟實力。軟實力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其影響力卻不可低估。在這里我詳細解釋一下社會資源的含義。
社會資源型企業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社會關系多,二是社會關系比較緊密。兩者相比,關系的緊密程度比關系的數量要重要得多。民間有句俗話“遠親不如近鄰”,關系再多八竿子打不著等于沒關系。而且社會關系多也未必就是好事,這些關系如果派不上用場,對方僅僅是在婚喪嫁娶需要隨份子時通知你,那也沒什么意義。再者,如果社會關系不夠穩定的話,也不能成為一種資源。
北京人經常說兩個人關系很“鐵”, “鐵”就是緊密程度。正因為關系的緊密程度比較重要,一些沒有什么社會資源的人就會想辦法增進這種緊密度。辦法有很多,比如“認干爹”、結“拜把兄弟”。認干爹至今仍很流行,尤其是在娛樂圈中。我們重點說說結拜兄弟。
所謂結拜兄弟,即相好的朋友結為異姓兄弟。通常為數人,也有多至十余人者。其起源甚早,是人們基于共同利益結成的小團體,強調“有難同當,有福同享”。 結認形式大多采取同飲血酒、叩頭換帖、對天盟誓等形式,以誓言約束、維護結義關系。結拜者彼此之間的關系,則是“盟兄盟弟”或稱“契兄契弟”,俗稱“換帖弟兄”、“拜把子弟兄”。這種方式主要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小生產者團結互助的需求。《三國演義》中蜀漢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就是其中的典范。劉備通過結義組成團體幫他打天下,我們做企業也可以通過相關的方式來結交社會資源加以利用。
社會資源雖然重要,但是很多時候它受制于權力資源。比如,很多時候權力資源決定著資源的分配方式,所以中國人特別重視“貴人”。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每一位成功人士背后都有一個更成功的人在幫他。假如你發現自己一直處于人生的低谷,失敗時常來光顧你,可能就是因為你的生命里缺少一個能在關鍵時刻拉你一把的“貴人”。
通過上面這些,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戰略規劃的本質就是規劃資源。資源是企業盈利的基礎,也是企業為社會創造利益的途徑。因為不同類型的企業擁有的資源不同,所以戰略規劃也不同,雖然目的都是為了保障企業的利益最大化。
其實,即便企業的資源類型相同,如果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企業的發展戰略也大不相同。所以,不管你的企業屬于哪種資源類型,你都不能簡單模仿和復制別人的成功模式,而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戰略措施。明白了這些,才能在合作時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為自己創造出最大價值的利益。
其次,用契約鎖定企業資源。
資源是制定戰略的關鍵參考因素,但企業的某些資源是流動的,比如客戶資源,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流失。怎么辦?企業必須想辦法鎖定現有的資源。
西方人很重視時間管理,所以他們通常會通過約會方式鎖定彼此的時間資源。他們的約會和我們中國人印象中的約會不同。在我們的印象中,約會是青年男女之間的事情,和談戀愛有關。但是,西方人的約會不限于青年男女,洽談商務合作事宜也通過這種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失約就代表著對自己鎖定利益的放棄和傷害。既然約會事關自身利益,那么就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把內心好的想法說出來,表現出你優秀的一面。你的好想法就是信息,信息傳遞出你背后蘊藏著什么資源,將其鮮明地呈現出來,別人才能清楚地判斷出你是否有合作價值。這些資源就是你干事業的寶貴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