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戰略又叫企業內部戰略。公司戰略的概念問世于1965年,是著名戰略管理學家安索夫在他的第一部著作《公司戰略》中首次提出的。在此之前,戰略管理和規劃還僅僅處于籠統又模糊的概念階段。雖然有一部分學者也提出了戰略管理的相關理論,當時的管理者也嘗試著運用這些理論對企業進行長遠的規劃,但由于這些理論不成體系且可行性低,所以很難運用到企業實際的經營管理之中。
在《公司戰略》一書中,安索夫從戰略在軍事和藝術領域的運用出發,通過區分企業政策、行動方案和企業決策與戰略的區別來界定公司戰略。他認為公司戰略包括四個構成要素,分別是:產品市場范圍、成長方向、競爭優勢和協同作用。他認為公司戰略的必要性源于企業界定其業務范圍和成長方式需要戰略的指導,同時經營目標需要用戰略來提升成為一種獲利能力,并且新的經營目標也需要通過進行戰略規劃而產生。因此,安索夫指出公司戰略的核心在于弄清公司所處的位置,界定公司的目標,并且明確實現目標所需要采取的行動。
弄清公司所處的行業地位。
行業地位的高低直接體現了一個公司的綜合實力,體現了市場對于該公司管理、科研、生產、營銷等各個環節的整體認可程度。而且,根據“馬太效應”,通常處在行業領先地位的公司更容易發揮其競爭優勢,擁有更為強大的增長潛力。
對公司進行行業地位分析的目的是確定其在所屬行業的競爭地位。要想弄清你的公司在行業中所處的位置,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第一,公司在行業內的綜合排序。你可以參考某些金融服務機構對行業內公司進行的評比排序,但也不可完全相信。第二,公司主營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主營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較高,至少表明你的公司具有一定的創收能力。第三,公司科研開發水平。公司的科研水平高,不僅有利于產品創新,獲得超額利潤,甚至可以憑借技術優勢奠定新的行業標準。第四,公司的經營理念。公司領導對行業發展趨勢的預見性以及管理手段的先進性直接影響公司的興衰及其在行業內的地位。
此外,公司的行業地位是一個動態概念,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如果你的公司已經具備一定的行業地位,你就要注重培養公司維持高位的耐力,學會制定游戲規則,然后在新的游戲規則中占據最佳的位置;反之則要著力挖掘提升自身地位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