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體報道,南方一高校絕大多數保送生為廳局級干部子女。這一現象背后有復雜的 文化特征,是中國式的利益轉換。
中國的保送制度,實際上一種利益輸送機制。
一、學校的利益是基礎
對高校來說,提前將最優秀的學生鎖定是學校一種好的措施。對學校有好處。這是學校的利益保障。這是值得鼓勵的利益機制。這也是這種制度能夠推行的冠冕堂皇的基礎性理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辦任何事要有個你能夠說得出理由。
二、高校特別是名校錄取是一種權力,上名校是一種資源。
能夠考上名校,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種精彩人生的開始。因此能夠孩子送進名校是家長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能夠憑自己的本事考上名校,并不是每個人能夠做到的事情,特別是那些領導的孩子。因此,招生是一種權力,錄取誰是一種巨大利益。
三、保送是最好的利益輸送渠道
保送這件事有很多人為的因素。考試為什么公平,因為可以克服人為因素。 保送生制度漏洞明顯:①推薦環節:省級優秀學生保送,有的憑成績,有的看綜合素質,但兩者都可操作。②公示環節: 推薦哪個學生一般也就校長、學生處、團委少數幾個人定,公示走過場。③審核環節:有人多次打招呼,并稱以保送名額換科研經費。
這個過程中可以做到,將學校資源轉化學校利益。可將官員權力轉化成官員利益,可將招生老師的權力轉換為招生老師和相關領導的個人利益。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具體利益受損人,損害的是公眾規則和公眾利益。
這種利益轉換是一種中國式,也是世界性的。不過在一個透明的時代,可能轉化的程度就會低一些。
著名商業模式設計專家李江濤教授第八期商業模式實戰訓練營將于2015年5月29日-31日在北京開課,課程延續以往的小班授課、一對一指導等特色,幫助企業家一邊學習,一邊實踐,三天兩夜的課程幫您梳理清晰企業的發展思路,設計出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商業模式。
搶課熱線:劉老師 13811134461 15000986197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李江濤商業模式創新”訂閱號,總有你需要的,這里是企業家成長的搖籃,企業家交流的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