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深圳講課,主題是商業模式,開始的時候講了管理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一、管理學首先解決產品問題。
我們要有產品的意識,這是我們做管理的人要特別去研究的。但是一直以來,我們很多人實際上是缺乏產品意識的。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寫了一本書,叫《中國人為什么勤勞不富有》,這本書大家有時間可以買來看看。但是這本書的觀點很多都是錯的,就是中國人勤勞不富有的原因并不是書中說的原因,而是因為缺乏產品意識。
管理學在研究產品之后,會有產品化的思想,接著就會產生專業化的思想。現在很多人認為,做生意要專業化。比如你做杯子就是做杯子,你做礦泉水就是做礦泉水,如果你做礦泉水的時候你再去做別的,就會說你不專業。而且很多人認為你這個人不專業,就不可能成功。專業化確實很重要,它起到三個作用:第一是它便于形成專業能力,第二個它便于形成專業形象,第三個它可以形成專業性的資源。
一直到現在,仍然有很多企業在堅持專業化,但是請大家思考一下現在是什么時代,這個時代并不需要太多的專業化。當某個市場飽和,就算你做的再專業,也不會有很大的成功。小米手機比蘋果、三星、華為等品牌專業嗎?但小米手機成功了,靠的并不是專業。
這個時代是超越專業化的時代,是從產品化到專業化,慢慢進入一個叫超越專業化的時代。這是商業模式研究的問題。
二,管理學要解決顧客的問題。
解決顧客的問題,要研究顧客需求,然后再研究顧客的完整需求。完整需求就是當你賣給顧客一顆螺絲的時候,問問他需不需要螺絲帽;當你賣給顧客一條褲子的時候,問問他要不要皮帶、鑰匙鏈等物品。
課講到這里的時候,有個正在聽課的律師急匆匆地跑來對我說,不能繼續聽課了,需要馬上回去。
律師說,剛剛有人打電話給我,問我的律師事務所能不能寫協議。寫個協議幾千塊錢就行了。如果按照過去,我打完電話就會回來聽課,寫個協議幾千塊,不值得。
但剛剛恰好聽到李老師講要研究顧客的完整需求。于是我就問道,你要寫什么協議?
他說我準備并購一個工業園,大概有二千畝,里面有五家企業。
我說,你這不光是協議問題,還要談判、評估和準備后期的資料,因為這五個企業都有股權。你這個可能先要談,談完了可能還要做資產配置和購買。
他說,就是這樣。并問我能不能幫他干?
我說當然可以了,今天上午我幫你去談判,談判完了咱們再談怎么合作。
客戶答應了。
第二天他就打電話告訴我,說聽你一堂課就賺了100萬,昨天那個單已經接了。
這一個單100多萬,包括法律顧問、資產評估以及后期的一系列問題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