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1、超市的壯大:由國內權威部門的統計資料表明,在99年全國商業流通企業的排行榜上,上海聯華超市以76億元的業績雄居榜首,將以前長期獨霸江湖的“龍頭”上海第一百貨商店拋在了身后。
2、外資的侵入:到目前為止,進入中國的外國商業資本包括有世界第一的沃爾瑪,歐洲第一的家樂福,另外還有麥德龍、泰國正大、臺灣好又多等企業都在國內大肆興建連鎖超市和賣場。
3、藥品連鎖企業迅速發展:目前全國已有藥品連鎖企業196家,年銷售額近80億元,而在2000年,國家藥監局又批準了41家醫藥企業作為第一批藥品跨省連鎖試點企業,正式開始了突破傳統流通體制的進程。
4、巨型零售商浮出水面:最典型的莫過于北京國美電器公司在全國各地掀起的家電產品降價風潮,隨之而來的則是國美先后與廈華電子、日本索尼分別簽訂了1800萬元和2564萬元的彩電訂單,然后又是分兩次向國內外各大家電集團發出億元招標函;緊跟著的是山東三聯家電總公司進行1000萬元的小家電招標會,北京市百貨大樓分別買斷廣東高路華彩電和樂華1.5P變頻空調的總經銷權。
以上風生水起的變化說明,國內商業領域的市場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已經完全脫離了傳統的計劃經濟狀態,而這對國內的生產企業來說,就必須開始重新審視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對商業渠道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修訂以前的渠道策略,否則必將被市場拋棄。
二、 渠道競爭優勢是強大的推動力
1、 部分公司通過對銷售渠道的創造性應用,快速發展業務,降低銷售成本,并建立起一支令人滿意的忠誠的顧客群體。
2、 對企業而言,最難的是發現和保持一個可持續的競爭優勢,而渠道優勢正是這樣一種在競爭中有持久力的優勢。
3、 建立渠道競爭優勢將要解決三個問題:采用什么樣的渠道,如何建立那些渠道,以及如何加以整合管理。
三、 選擇正確的銷售渠道
1、 以產品——市場為中心
(1)
(2)
2、 渠道和客戶購買的連接
(1)
(2)
(3)
(4)
3、 產品對渠道選擇的影響
(1)
(2)
(3)
4、 渠道的成本與盈利
(1)確定選擇不同渠道的成本:有一種流行的說法: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尤其是當今零售企業的崛起,對廠家的壓力越來越大。最現實的問題就是大型連鎖超市、賣場對產品入場銷售要收取入場費或上架費,以后還要收取陳列費、促銷費及各種攤派的雜費,這些無疑都增加了廠家的銷售成本,所以在選擇渠道的時候,必須要考慮渠道成本的付出。
(2)評估不同渠道的收益:另一方面,對于各種渠道的盈利能力要作出詳盡的分析,比如一個大型賣場的月銷售額是多少,一個雜貨店的月銷售額是多少,同時再算出進入這些渠道的成本,根據投入產出比來確定渠道的選擇。
(3)對渠道結構進行優化:渠道的投入產出比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另外還要考慮產品的推廣策略以及資金能力,最后對各種渠道進行合理的組合,確定出最合理的渠道結構。
四、 渠道的系統建設
1、 明確渠道的規模
(1)
(2)
(3)
2、 制訂強有力的渠道政策
(1) 規定有發展的銷售指標。
(2) 根據不同市場情況,給予有吸引力的銷售政策,如返利等。
(3) 對渠道成員進行培訓,以提高專業素質。
(4) 對庫存進行管理,掌握產品的物流情況。
(5) 要求渠道協助廠家進行市場基礎的建設。
(6) 建立可靠的信息管理體系,掌握市場的真實情況。
3、 維護渠道成員的素質
(1) 了解渠道成員的經營規模和產品結構。
(2) 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3) 產品經營的經驗和推廣能力。
(4) 業務人員的素質高低。
(5) 銷售網絡的覆蓋范圍。
(6) 行業中的信譽。
(7) 財務管理的水準和資金的運作能力。
(8) 對廠家政策的配合程度。
4、 對渠道提供充足的支持
(1) 有條件地提供廣告津貼。
(2) 采取多樣化的促銷政策以刺激銷售。
(3) 提供足夠的宣傳品和禮品。
(4) 提供專業的營銷培訓,提升渠道的綜合能力。
(5) 提供技術或全程服務支持。
5、 建立渠道的評估體系
(1) 確立具體的評估指標:銷售額、鋪貨率、協助推廣等。
(2) 根據市場情況與渠道成員進行充分的溝通,以爭取有力的配合。
(3) 對渠道成員進行合理的引導,使其能跟上廠家的推廣思路。
6、 建立良好的渠道反饋體系
(1)
(2)
五、 渠道的綜合管理
1、 渠道的組合
(1)
(2)
(3)
2、 渠道的整合
(1)
(2)
3、 渠道的投資管理
(1)確定獲取收入的機會:對各級渠道進行分析,了解不同渠道在整個市場中的市場份額,以及其在一定時期的銷售規模,比如某類產品在一個大型超市的月銷售額以及占該類產品整體市場的比例。
(2)對渠道的收入進行預測:根據各級渠道在市場中所占的份額和銷售規模,并結合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指標,就可以預測產品在不同渠道中可能達到的銷售收入。
(3)提供渠道資源:主要是指為進入渠道所需要配備的銷售人員數量,以及進入渠道應提供的資金數量(如進場費、陳列費等),由此判斷企業是否能提供相應的資源。
(4)渠道投資的成本:根據以上各級渠道可能達到的銷售收入,以及企業能夠提供的資源,計算出各級渠道所需投入的總成本和投入產出比例,最終確定渠道的組合。
4、 渠道效果的評價
(1)確定總的經營目標:將每個目標分解為相應的定量指標,包括銷售收入、銷售利潤和客戶服務,將評定重點集中在三至五個主要指標上,并且量化。
(2)設定渠道效果指標:其原則必須是具體而量化的,要設定時間期限,并且指標的數據要便于分析和管理,比如銷售收入的增加比例、銷售成本的變動比例或者是顧客投訴比例的變化等。
(3) 制定渠道效果評定制度:確定應該加以重視的環節,對各個環節的要求制訂相應的標準,并使之規范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