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看企業創新的相關文章時,偶然看到SHARON WANG在2006年寫的一篇文章,結合自己的心得進行了縮編和調整,供大家分享!
在中國,企業應當如何創新?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創新策略也有很大差異。伊利、聯想是中國企業的典型,他們的經驗將會對中國企業的創新產生有益的啟發。伊利代表中國土生土長的民族企業,聯想為快速走向國際化企業的縮影。二家企業進行“中國式”創新時,集中體現在文化、研發體系、品牌營銷及員工管理方面。
文化創新
文化是企業發展的精神支柱。打造強有力的文化,有助于企業凝聚力的形成。
伊利董事長兼總裁潘剛表示,他們在文化創新中重視員工的相互信任,這是他們保持競爭力的秘訣。潘先生還引用儒家文化和晉商的例子,來論證傳統文化對創新的作用。伊利希望通過塑造榮辱與共的企業文化,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共同發展。在企業發展的初級階段,伊利的這種做法是非常明智的。
收購IBM的PC業務,是聯想邁步國際化的一個大膽行動。在文化的創新上,同樣體現了其國際化的目標。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陳紹鵬說,在文化的創新中,重點在東西方文化的整合上。聯想努力把東方文化的認真、嚴謹和西方文化的積極、開放相互融合。陳紹鵬表示,這不是西風壓倒東風,他們希望通過文化的融合打造出全新的聯想,以適應國際化要求。
研發體系創新
研發體系是創新的核心內容。如果企業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研發體系的創新也不能“一刀切”。
年青的伊利,很好的借助了國家政策的“東風”。伊利集團的潘剛說:“在研發體系方面,伊利和國家機構部門共同組建成立了研發機構,這得益于伊利和國家知識產權局成立的國內首家專利信息平臺。通過這項合作,伊利承擔了國家的多項科研課題。”
成立于1985聯想,正如一個血氣方剛的小伙子,拿出所有的熱情去追逐國際化的腳步,在全球范圍內深度整合研發體系。聯想集團的陳紹鵬表示,聯想搭建了一個以中國、美國、日本為核心的全球研發體系。北京是多領域專家的聚集地,美國以PC的整體架構、研發管理見長,日本的特色包括大河筆記本的生產、高品質的設計。如此一來,聯想就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一支優勢互補的研發團隊。
品牌策略創新
伊利、聯想和惠普中國的背景差異,決定了它們的品牌策略也大相徑庭。
伊利集團在中國市場剛剛站穩,把產品質量作為營銷的根本,希望以質量求生存。伊利集團的潘剛表示,在產品的市場推廣中,他們注意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通過采用尖端的技術實現牛奶保質期的延長,使各地消費者都能喝到優質的牛奶。
創新對高科技產品尤為重要,聯想在創立之初就把創新作為品牌的屬性。在走向國際化的今天,聯想的創新性表現得更為明顯。聯想集團的陳紹鵬介紹,聯想在04年就贊助了奧運,成為奧運TOP的合作伙伴,這為聯想的國際化奠定了基礎。在2006的都靈奧運會上,聯想也展現了自己的完美的技術和設備。“在即將到來的北京奧運會上將把聯想品牌推向更高的高度”,陳紹鵬興致勃勃地說。
員工管理創新
員工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關鍵一環,員工管理的創新將會為企業帶來無窮的活力。
伊利集團采用直接的辦法激勵員工。在伊利集團,會經常看到掛牌的車間。潘剛說:“車間的設備以員工的名字命名,是為了鼓勵研發出成績的員工,不斷地激勵他們的創新精神”。
全球化過程中的聯想,努力使員工向國際化的標準靠攏。陳紹鵬表示,聯想在團隊行為準則方面進行了大幅度調整,旨在促進東西方員工的優勢互補,使整個團隊的實力不斷增強。
然而我們大多數的企業不是伊利,也不是聯想。大多數的企業應作為跟隨著,緊跟行業前沿的同時完善企業的研發管理體系,為成為世界級的企業儲存力量。綜上,企業為了未來的發展,需要量體裁衣,制定適于企業發展策略的研發體系,為企業的騰飛裝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