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是一個心胸寬闊、不喜歡計較的人,所以大家總把不愛干的活兒交給我。他們知道,我一定會做,而且毫無怨言。包括一些老師,也總是讓我給他們幫忙,比如算考卷分數、做課代表,甚至是給他們倒茶、跑腿。我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好——被別人看重,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但是我不明白,為什么那些找我幫忙的同學總叫我“傻子”,而且我越辯駁他們越笑,越這樣叫。時間久了,我也懶得理他們了,傻就傻吧,不是說“傻人有傻福”嗎?我這樣安慰自己。
一直到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我還是保持著原來的習慣。一天,那個有事請假的保潔員為了不被扣工資,竟然理直氣壯地要求我代他值班。我覺得這無所謂,所以一邊擦著馬桶,一邊愉快地吹著口哨,不知道一旁的同事為什么笑我。
后來經濟大蕭條,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工作。正當我為生活發愁時,大學里總喜歡找我幫忙的那位教授給我打來電話,問我有沒有時間去給他做幾個月助手,并許諾給我高薪。當時我快活得差點喘不過氣來,我當然有時間!
在母校工作了幾個月后,我出人意料地被留在了那所學校里,成了人人羨慕的大學老師。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傻人有傻福是因為傻人能做聰明人不做的事情。
傻人之所以有傻福,是因為他們做了“聰明人”能做卻不愿意去做的一件聰明事——任勞任怨、不去算計地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