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陳益峰
風水學認為,大自然中對人類最有益的“生氣”忌風喜水,這種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要留住它就要選擇“藏風聚氣”的地方。
生氣與風水
風水理論認為大地山河間存在蓬勃興旺的“氣”即“生氣”,可使草木生長茂盛,萬物欣欣向榮。在有生氣的地方修建城鎮房屋,叫做“乘生氣”。認為只有得到生氣的滋潤,植物才會欣欣向榮,人類才會健康長壽。
《陽宅十書》:“不居草木不生地!”
《青烏子葬經》說:“草木郁茂,吉氣相隨!”
郭璞《葬經》說:“郁郁青青,貴若千乘,富如萬金!”
《黃帝宅經》說:“地沃,苗茂盛;宅吉,人興隆!”
《葬經翼》云:“凡山紫氣如蓋,蒼煙若浮,云蒸靄霧,四時彌留,皮無崩蝕,色澤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洌,土香而膩,石潤而明,如是者方鐘而未休。”
山環水抱多風水寶地
先民總結出“山環水抱必有氣”,“山環水抱必有大發者”、“河右為吉,河左為兇”等擇址經驗。“山環”,即環形山,指三面群山環繞,特別是西北面,一定要有山,南面則要敞開,朝向水草動植物豐茂的地方。山環水抱的地方被認為最能藏風聚氣,最有利于人類生息繁衍,進而把藏風聚氣作為擇址的最高標準。
在自然山水的各種形態當中,山環水抱之地就是“藏風聚氣”的理想格局。古代中國,大至京都王城,中至州縣邑府、小至鄉村聚落,基本上都是按照山環水抱的格局選址興建的。
南賓鎮風水格局
南賓鎮是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縣城所屬鎮。南賓得名于唐初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所置南賓縣,取“南境賓服”之意。位于石柱南部,地處方斗山與七曜山之間的龍河河谷邊,四周有旗山等青山簇擁,縣城山清水秀,一帶龍河匯九脈,十里青山入半城,這里四面環山,綠水繞城,秀峰疊嶂。
賓鎮處于龍河和其他溪流的交匯河谷地帶,水流交匯的地方常常是地脈停留結穴的位置,是中國眾多山區城市典型的選址特征,重慶、涪陵、萬州、云陽、長壽、洛陽、長安等地縣城和省城選址都是沿用這個法則。地脈從西南坤方蜿蜒而來,最后在龍河沿岸結穴而成風水寶地,石柱縣政府曾經打算遷址西坨古鎮,后因眾多原因未能實現,這與南賓鎮是千年風水寶地有一定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