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編/陳益峰
相山似相人,點穴猶如點艾。
一毫千里,一指萬山。
注解:相山水似相人,點穴猶如針灸點艾。不可毫厘之差。
若有生成之龍,必有生成之穴。
不拘單向雙向,但看有情無情。
若有曲流之水,定有曲轉之山。
何用九星八卦,必須顧內回頭。
注解:有龍必有穴,龍穴相隨如一紙的兩面。二十四向正向為單,兼向為雙。不拘正向兼向,但看有情無情。正向有情即正向,兼向有情即兼向。水山相隨,若有曲流之水,定有曲轉之山。何必用九星八卦,但必須山水顧內回頭。
莫向無中求有,須于有處求無。
或前人著眼未工,或造化福善。
左掌右臂緩急,若冰炭之殊。
尊指無名咫尺,有云泥之異。
注解:莫向無吉穴的地中求有吉的穴,須于有吉穴的地處好中求好。或前人看漏了眼,或天造化有福行善之人。脈平而緩如左掌,脈直而急如右臂,這緩急若冰炭之殊。中指是尊指為正,無名指為偏指為斜。點穴當正受當斜受,僅差咫尺,但其乘氣有天空之云與地上之泥的區別。
傍城借主者,取權于生氣。
脫龍就局者,受制于朝迎。
注解:來龍有氣,但入首輕微或逆跳翻身或回龍顧祖,只借護托之山為主。因受朝迎之限制,可以脫龍就局。
大向小扦,小向大扦,不宜亂雜。
橫來直受,直來橫受,更看護纏。
須知移步換形,但取朝山證穴。
全憑眼力斟酌高低,細用心機參詳向背。
注解:山大向小處扦穴,山小向大處扦穴,不宜亂雜。橫山來直受穴,直山來橫受穴,更要看護纏山水。須知移步換形,但取朝山證穴。全憑眼力斟酌高低,細用心機參詳向背。
內直外鉤,盡堪裁剪。
內鉤外直,枉費心機。
注解:若有兩層龍虎砂,內層砂雖直但外層砂卻關攔,初雖不利而終發,故堪取。若內層砂雖鉤但外層砂卻直,初雖小發但終敗,故枉費心機。
勿謂造化難明,觀其動靜可測之。
山本靜,勢求動處。水本動,妙在靜中。
靜中池沼之停留,動者龍脈之退卸。
眾山止處是真穴,眾山聚處是明堂。
堂中最喜聚窩,穴后須防仰瓦。
更看前官后鬼,方知結實虛花。
注解:眾山止處是結真穴的地方,眾山聚處是明堂。堂中最喜聚窩,穴后須防中凹如仰瓦之山形。更看穴前朝山案山后逆拖之官山,還要看主山背后山的鬼山。有前官后鬼穴結,無前官后鬼虛花。
山外拱而內逼者穴宜高,山勢粗而形急者穴宜緩。
高則群兇降伏,緩則四勢和平。山有惡形,當面來朝者禍速。
水如急勢,澄穴不見者禍遲。趨吉避兇,移濕就燥。
重重包裹紅蓮辨,穴在花心。紛紛拱衛紫微垣,尊居帝座。
注解:前案若亂雜,但求積水之池。后山若嵯峨,切忌掛燈之穴。左右拱衛多多,穴在其中。眾山眾水來朝如北辰,至貴之地。
前案若亂雜,但求積水之池。后山若嵯峨,切忌掛燈之穴。
截氣脈于斷未斷之際。驗禍福于正不正之間。
更有異穴怪穴,我之所取,人之所棄。
若見藏牙縮爪,機不可測,妙不可言。
注解:凡龍之未住,則分牙布爪。龍之將結,則縮爪藏牙。此惟智者知之,而常人不可測,其妙無窮。
石骨過江河,無形無影。
平地起培樓,一東一西。
當如沙里揀金,定要水里界脈。
注解:石骨過江河,從水底過,故無形無影。培樓是小土包,地有吉氣,上涌而成。點穴如沙里揀金,必定要水里界脈。
平洋穴須斟酌,不宜掘地及泉。
峻峭山要消詳,務要登高作穴。
穴里風須回避,莫教割耳吹胸。
面前水要之玄,最怕沖心射脅。
注解:平洋之地,土薄穴淺須斟酌,不宜掘地及泉。四山峻峭穴結高山要消詳,務要登高作穴。穴里風須回避,莫教割耳吹胸。面前水要之玄,最怕沖心射脅。
土山石穴,溫潤為奇。土穴石山,嵯峨不吉。
單山也可取用,四面定要關攔。若還獨立無依,切忌當頭下穴。
風吹水劫,是謂不知其所裁。左曠右空,非徒無益而有損。
石骨入相,不怕崎嶇。土脈運行,何防斷絕。
但嫌粗惡,貴得方圓。過峽若值風搖,作穴定知力淺。
穴前折水,依法循繩。圖上觀形,隨機應變。
注解:入相即有形有勢,有融結,故不怕崎嶇。土為氣之體,有土即有氣,故有土何防氣絕。但嫌粗惡之山,貴得方圓之山。行龍過峽若值風搖,到頭作穴定知力淺。穴前水流轉折,依法循繩。圖上觀形,隨機應變。
穴大高而易發,花先發而早凋。高低得宜,福祥立見。
注解:穴若大若高而容易發,但如花先發而早凋。最好高低得宜,福祥立見。
雖曰山好則脈好,豈知形真則穴真。
枕龍鼻者,恐傷于唇。點龜肩者,恐傷于殼。
出草蛇以耳聽蛤,出峽龜以眼觀兒。
舉一隅而反三隅,觸一類而長萬類。雖然穴吉,猶忌葬兇。
注解:雖說山好則脈好,豈知形端正則穴情真。立穴不能大低,如枕龍鼻者,恐傷于唇。立穴不能太高,如點龜肩者,恐傷于殼。立穴宜偏,如出草之蛇以耳聽蛤,如出峽之龜以眼觀兒。舉一隅而反三隅,觸一類而長萬類。雖然穴吉,猶忌葬兇。
——風水堪輿學傳人陳益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