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編/陳益峰
原文摘自南朝史料《宋書》
初,太社西空地一區,吳時丁奉宅,孫晧流徙其家。江左初為周顗、蘇峻宅,其后為袁悅宅,又為章武王司馬秀宅,皆以兇終。后給臧燾,亦頗遇喪禍,故世稱為兇地。僧綽常以正達自居,謂宅無吉兇,請以為第。始就造筑,未及居而敗。
白話注解:王僧綽[chuò]曾在太社西空地區域建屋,其地在東吳時是丁奉的宅第,但在其死后一家遭流放。東晉時先后是周顗、蘇峻、袁悅及章武王司馬秀的宅第,但他們都被誅殺。后來此地給了臧燾,他本人亦頻頻遇到不幸事,故此此地被稱為兇地。王僧綽少年得志,自信滿滿,認為屋宅沒有吉兇之分,于是請求在那建宅,豈料尚未建成居住就已經遇害,享年三十一歲,可悲可嘆。
王僧綽為人好學且具分析思考力,熟悉朝廷典章制度,因自幼就有成就大事的氣度,當時眾人都視他為國家棟梁之才。十三歲時得宋文帝召見,其時其父王曇首已死,而王曇首本身亦是宋文帝寵臣,故王僧綽下拜哭泣,宋文帝亦很悲傷。王僧綽承襲父爵豫寧縣侯,并娶了宋文帝長女東陽公主劉英娥。
王僧綽在宋官至侍中,更得宋文帝倚重,至宋文帝晚年有意廢太子,王僧綽亦有預謀。但因宋文帝猶豫不決,太子劉劭先一步弒父登位,不久更發現王僧綽有參與廢立預謀,遂被殺害。
——風水堪輿學傳人陳益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