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是西方三大管理大師之一,現在很多人動輒拿他的話來鎮壓別人的觀點,或者是給自己的論調作靠山,不靠譜!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說,如果中國的年輕人把他們祖先的話全部不當回事了,那么我們就不戰而勝了。
這說明什么?
文化具有地域性,硬性移植會水土不服。
西文管理很好,但到了中國,也只能說是部分的好。其實很多人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前些年,臺灣師范大學曾仕強教授提出“中國式管理”,很多學者認為是偽命題,說管理哪兒分外國中國,因為管理是科學的。可事實是,即使外國公司到中國開廠,最后也不得不聘請中國人作高管,因為他們派來的外籍高管搞不定中國員工。
原因在哪?西方管理講流程和結果,唯獨不講人情;恰恰中國人最不愛講流程和結果,偏好人情人味兒。
所以老外把他們的成功經驗往在華公司一照搬,就失敗了。
比如德魯克在他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說,“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績效是依賴于許多人,而他必須對這些人的工作績效負責。”就是說管理就是管理,管理者如果自己去干活,就不知道怎么去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了,這不是管理的本質。
好的,現在大家都在企業工作,你的上司光指揮你們干活,而他自己從不干活,你試試看!
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的墨子早說過,“人寡不死其所長。”人很少有不死在自己的長處里邊的。淹死的都是會水的,打獵的死在山上,前段時間香港山水師死在自己看的
風水寶地里。西方管理不進行中國式改變,就一定死在自己的經驗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