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對于企業經營業績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塑造一個富有競爭力的、富有創新意義的品牌成了企業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成了企業追求的目標。當前,許多企業急功近利和缺乏進取精神,表現出許多浮躁。
市場經濟驅使中國企業進入品牌時代,然而中國企業的品牌問題,往往關鍵不在專業、技巧方面,需要解決的根本是觀念和心態,也就是對品牌的理解和認識。因為任何企業戰略的實施效果最終要通過品牌來體現,如果對品牌抱以神話般的期望,揠苗助長,卻忽視企業基礎的建設,那么品牌就會浮躁,企業要付出相當高的浮躁成本。
在多年的品牌經營、管理和教學實踐中,我切身感受到企業領導和品牌管理人員的“品牌浮躁癥”,其表現大約有如下幾種:
1、 將營銷置于企業的核心地位,企業的一切工作都圍繞著營業額轉。只有銷售任務的下達,沒有品牌理念的傳播,以銷量論英雄,搞“大躍進”,希望高速增長、創造奇跡。銷售人員只千方百計提高業務數字,不惜犧牲長遠利益,短期行為多,業績非良性增長,活力不足而銷售費用高,管理混亂,分配不公,員工有怨氣。
2、 將品牌的知名度看著是品牌內涵的全部,而不重視品牌的認識度、美譽度、忠誠度、追隨度和持久度的打造。只注重廣告,寄希望于創意、策劃、點子,追求轟動效應和短期效應,甚至弄虛作假,欺騙消費者。
3、 忽略與消費者的情感交流,平時在品牌管理的各個環節,忽視以人為本的設計與考慮,公然宣稱“公司利益高于一切”,對員工沒有激勵機制、對同事對消費者缺乏人文關懷,遇到消費者信用危機時,粗暴或簡單處理。
4、 沒有高瞻遠矚的眼光,缺乏符合實際的戰略規劃,摸著石頭過河,從上到下全力傾注于短期目標、短期效益,對市場進行掠奪式的開發,忽視良性增長和基礎工作的扎實、穩固,長期目標乏人問津,不重視構建核心競爭力和顧客中心。
5、好大喜功,紙上談兵,急于求成,急功近利,野心勃勃,缺乏耐心,或者好面子,盲目追求高速度的數量擴張和表面繁榮,等不及一步一個腳印地打好基礎,就拔苗助長。
打造品牌是一項艱苦的、長期的和細致的工程,企業家和所有品牌經營管理人員都需要良好的從容自信的心態和素質。
從容,即舒緩、沖和、泰然、大度、恬淡之總和。從容之人做事不急不慢,不躁不亂,不慌不忙,井然有序,鎮定自若,淡定自信,沉著坦然,舉止若定。面對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不慍不怒、不驚不懼、不暴不棄,寵辱不驚,臨危不亂,泰然處之。雖遭挫折而不沮喪,雖然成功而不狂喜。從容是溫良恭儉讓。從容,不僅反映了一個人的氣度、修養、性格和行為方式,而且是一種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要的有節律的、和諧的、健康的、文明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方式。
明代養身學家呂坤在他的《呻吟語》中說:“天地萬物之理,皆始于從容,而卒于急促,急促者,氣盡也;從容者,氣初也。”“事從容有余味,人從容有余年。”
從容是一種自信,是一種智慧。在中國文化中,不乏這樣的大智大慧和大氣大量之偉人和先賢,我們從他們身上,能夠學習到許多卓越的精神和素質。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以無有入無間。”
《菜根譚》作者洪應明:“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上云卷云舒。”
李白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蘇東坡:“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諸葛亮:“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蔡鍔:“環顧中原誰是主,從容騎馬上峰巔。”
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我們的企業家中也不乏從容自信者。阿里巴巴總裁馬云說過:“Businessis a fun game,商業是一種歡樂的游戲。”但是,許多企業家或企業經營者卻沒有這份沉著和輕松,他們往往在管理上,心浮氣躁,急于求成,小肚雞腸,喜怒無常;在經營中,急功近利,風風火火,慌不擇路,饑不擇食;在危機時,驚慌失措、心慌意亂、焦躁不安,自暴自棄;在勝利后,沾沾自喜,驕傲自滿,目空一切,狂妄傲慢。
隨著汽車市場的成長,這幾年,涌現了不少快速成長的民族汽車品牌,民族汽車品牌現在正陷入一種集體自我炒作的狂歡之中,心浮氣躁可見一般。于是有越來越多的豪言壯語充斥耳邊,,比如: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王傳福的一番豪言壯語令無數人激動不已:“雖然比亞迪在汽車領域還是一個邊緣化的品牌,但是在手機電池領域比亞迪是一個國際化的品牌,是一個讓許多洋品牌毛骨悚然的品牌。從F3開始,我們將用5至10年的時間,將比亞迪汽車打造成一家國際性的汽車制造公司,也要讓洋品牌毛骨悚然。”真可謂,語不驚人誓不休!
在中央電視臺的對話欄目中,當主持人問奇瑞汽車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同耀先生,從1997年奇瑞開始攀登汽車工業珠峰的那一刻到今天七年過去了,現在的奇瑞你覺得在北坡上攀登到了一個什么樣的位置?尹同耀先生把手落在了離峰頂只有一寸之遙的地方,說:“我覺得在四分之三的位置了。”奇瑞這幾年的確發展很快,但是無論從技術、開發、管理、生產、采購、營銷等哪個方面比較,和世界水平還差得非常遙遠。
幾年前,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就發表了“2萬元造車論”,到現在更是把旗下的“奇瑞風云”自封為“國民車第一品牌”,更揚言“吉利汽車三分之二要出口到海外”,“讓全世界都跑著吉利車”,無不顯示出民族汽車品牌的浮躁可輕狂。
2000年12月,中國第一家中日合資家電企業福日公司從彩電行業進入筆記本電腦生產領域。2001年,當福日年產10萬臺售價僅5999元的貌似筆記本電腦的生產線剛投入生產不久,福日IT事業部總經理周傳建就放言:“我們將投入1200萬美元巨資,在3年內進入國產筆記本電腦廠商前五名。”一年以后,福日東升就已經基本關閉了其相關產品生產線,2003年整年都在為清理庫存而努力。而關閉生產線的原因只有一個,福日東升在移動PC和筆記本市場嘗到了虧損的滋味。曾經讓福日東升成功搶占到國內20%市場份額的移動PC并沒有給福日東升帶來巨額盈利,反倒是從2003年開始逐漸淡出市場。
1999年,小鴨大舉進軍空調業。2000年6月,小鴨與深圳市靜林空調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斥資收購中山匯豐空調工業有限公司,成立了中山市小鴨靜林空調有限責任公司。小鴨集團高層宣稱,小鴨將用三年時間,追加7.5億元擴大完善中山空調生產基地,形成年產150萬-200萬臺的生產能力,產銷量進入國內同行業前五名,高新技術開發能力進入前三名。三年后,小鴨不僅在空調市場沒能叫響,就連主力產品洗衣機市場的優勢也已喪失,并在2004年初凄然退出股市,折斷翅膀的小鴨又成了一只“丑小鴨”。
2002年8月8日,聯想宣布全力進軍數碼相機領域,其數字家庭事業部總經理賈朝暉放出豪言,僅2002年一年就要銷售12萬部聯想數碼相機,從而一舉搶占20%的市場份額,而用3到5年時間,將市場份額再提升到30%以上!兩年之后,中國的數碼相機市場洋貨充斥,國產數碼相機則躲到了各個數碼大廈的角落,而聯想也開始回歸PC主業,對數碼相機等業務進行了收縮。
1991年史玉柱在珠海注冊成立了一家號稱“巨人”的公司,他說:“我用‘巨人’命名公司,就是要做中國的IBM,東方的巨人!”1990年代初,史玉柱決定在珠海建造38層巨人大廈。不久,大廈藍圖由38層升到了54層。1994年初,大廈又被“拔高”至70層,預算也隨之由原來的2億變成了12億元。在香港賣樓花,每平方米竟賣到了1萬多港元,1997年初只建至地面三層的巨人大廈停工。巨人集團消聲逸跡。
與之相對照的是,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保羅·艾倫(Paul Allen)于1975年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起名為Microsoft(微軟),在英語中,“Micro-”指的是“百萬分之一”。現在,微軟公司已經發展成全球最大的軟件公司,在個人和商用計算機軟件行業居世界領先地位。公司在全球約100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公司,共擁有6萬多名雇員,成了真正的“巨人”公司。2005財政年度,公司凈收入為397.9億美元,比上個財政年度增長8%,盈利額為122.5億美元,同比增長50%。在美國《福布斯》雜志今年3月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比爾·蓋茨以500億美元蟬聯全球首富,連續12次排名第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品牌的發展壯大,絕非一年半載之功,需要的是遠大的目標,踏實的工作,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品牌經營者應切實克服浮躁心態,放出長遠的眼光,腳踏實地、從容不迫地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全力經營好品牌的各種資源,善待品牌發展的每一次機遇。惟有如此,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步步成長,不斷發展壯大。